杭州马观澜家,每天四时必定祭祀门神,我很是好奇地问:“以前祭祀门神是五礼之一,现在这个礼节好久都没有人坚守了,为什么你家还坚持呢?”
马先生说,这是有原因的,我家的仆人陈公祚喜欢喝酒,每天晚上总会喝得醉醺醺的,敲门回来(这样的酒鬼仆人,马家都能包容?)。一天,听到门外有喧闹声,就去看,我家的仆人正倒在地上。
他说,他回来时,看到门外有一男一女,都没有长脑袋,脑袋都提在手上,那个女鬼大声说:“我是你嫂子,我淫荡确实属实,但我的夫君杀我无可厚非,可你是小叔子,不应当杀我,夫君杀我时,心软手抖,不能行动,你夺刀代杀,这是你应当做的吗?我每次来寻你报仇,都被你家的门神呵斥不能进去。今天特意在门外等着你。
于是那女鬼就大骂我家仆人,并给他脸上吐唾沫,那个男鬼拿着头撞仆人,仆人被撞倒地。听到有人来了,两个鬼才离开了。
众人扶起仆人到床上,他说少年时确有此时,当时看小说,很是仰慕武松为人,就学武松杀嫂了,不料竟遭此冤孽。
有人说,小说都是编造的,怎么能随便学呢?而且武松杀嫂,是因为嫂子要杀他大哥,如果一般的奸情,根据王法也只是打板子,罪不至死,你怎么能代兄杀嫂呢?
那个仆人听了这话,突然怒目圆睁,声音变成了女声说:“公道自在人心,怎么样?怎么样?”向着说话的人磕了三个头就死了。
马先生因为鬼说门神曾经阻挡过她的话,所以祭祀门神很是虔诚,而且要代代都这么做。
译自《子不语》卷七 误学武松
木兰秋菊简评:
袁枚很早就提出了一个关于青少年模仿学习的问题。《水浒传》中的很多英雄好汉,该出手时就出手,打遍天下不平事,是很多人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故事中的仆人陈公祚就是因为仰慕学习《水浒传》中的武松,看到嫂子与人通奸,便一刀结果了其性命。
他的嫂子确实有错,但与潘金莲的错并不是一样的错,潘金莲不仅通奸还与西门庆合伙谋害了武大郎,而陈公祚的嫂子并没有犯谋害亲夫的罪。陈公祚把自己当作是英雄的武松,替哥哥除害,岂不知其实他的嫂子罪不至死,自己逞一时的英雄而夺其性命才是更大的错。
再说,即使他的嫂子有罪,在太平盛世,自有法官去审判,怎能随随便便私自结果人的性命?
袁枚借故事中的人物说小说都是虚构的,怎么能随便学呢?确实如此,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却不能把小说完全等同于现实,而生搬硬套去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小说中人物好的品质和精神,但却不能完全模仿小说中人物的行为。
陈公祚在杀害他的嫂子时正少年,可见处在成长期的未成年的孩童,非常容易分不清小说与现实的区别,极易模仿小说或是影视作品的人物情节等,做出一些错误的无可挽回的事情来。
历年来,青少年因为模仿小说,电视电影中的情节而产生的悲剧事件时候发生,有模仿小燕子自杀上吊的小学生,有模仿金庸武侠剧练武受伤的,还有模仿穿越剧醉酒被骗的,真是让父母操碎了心。
所以一方面应对各类影视作品,短视频,直播,游戏等加强审核监管,另一方面,要对青少年多加以引导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