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苔枝缀玉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苔梅的枝上缀着梅花,如玉晶莹,有只小小的翠鸟,栖息在苔梅枝上,与洁白如玉的花朵同眠同宿。在异地他乡,我见到梅花,如逢故友,可她象幽居的美女,在黄昏时分、斜倚竹篱,默默忧愁。
就像王昭君不习惯北方沙漠地区的生活,常常暗中思念江南的故土。当夜静月明时,会听到佩环声响,那是昭君的魂灵归来,托寄在幽独的梅花上,找到归宿。
我又想到含章殿里,梅花飘落在寿阳公主的黛眉上,为睡姿增添几分妩媚。千万莫学无情的春风,毫不怜惜娇美的花朵,而要学刘彻做好金屋,供美人居住。
可恨春风吹来,还是无情地让梅花凋谢,随波漂泊。更怨那笛声凄哀,吹奏《梅花落》。若等梅花落尽时,再觅她的芳香,那只有看小窗映上梅枝的疏影,起舞婆娑。
此阙词用典颇多,首先是罗浮之梦典故。据柳宗元《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夜梦与一素妆女子共饭,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欢舞。赵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树下,树上有翠鸟欢鸣。
王昭君、汉武帝金屋藏娇大家都很熟悉了。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据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
三天之后,梅花终于被清洗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争相效仿,剪梅花贴于额头,后演变成“梅花妆”,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
玉龙,即玉笛。哀曲,指笛曲《梅花落》,传为西汉李延年所作,后来的《梅花三弄》就是根据这个改编的。
词中多处化用前人诗作,比如“小窗横幅”:晚唐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陈与义《水墨梅》诗——“睛窗画出横斜枝,绝胜前村夜雪时”。
我觉得“小窗横幅”画面感极强。就仿佛词人与范公石湖在屋内喝酒畅谈,说到伤心处,洒下泪滴,而窗外的梅花一夜飘零,独剩一枝疏影印照在窗前,幽香飘渺,不知所踪。
宋•张炎《词源》评:诗之赋梅,唯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无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和靖一联”说的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bu),和靖是宋仁宗赐林逋的谥号,后人便称其为和靖先生。一联指林逋所作的《山园小梅》其中一首中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另外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之后,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也乃极致爱梅人士。
许多词评家认为此篇寄托了徽、钦二帝北狩之悲但却很难指实。因姜夔与力主抗敌的爱国大臣吴潜曾有交谊,姜去世后,吴曾次韵(和诗的一种格式)《暗香》、《疏影》二词,却并无一字明写或暗寓感伤二帝之意,亦或佐证。
从学术上来说应该严谨,但我认为从达情怀上来讲,根本不用纠结,所以我在前面就这样说了。
姜夔生逢乱世,自己又没考取到功名,报国无门,那么他在创作作品的时候肯定会想到这些,只不过不易明说或者直接地表达出来。
不管怎样,单从词的原本内容来看,那种对故人的思念和浓浓的感伤意味已够我们细细地去琢磨了。那么就要说回开头姜夔与二柳姐妹的故事了。
备注:
古诗词学习系列、紫湘游学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