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菩提树下行者智慧佛、儒、道专题
理上见佛即觉悟 事上见佛看功夫

理上见佛即觉悟 事上见佛看功夫

作者: 0b9d6921c540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09:41 被阅读3次

来到二行位的行者,不以欲因缘故,恼一众生。接着讲,宁舍身命,而终不作恼众生事,这就是修行。不用表现自己多厉害,越表现越恼众生,自己都不知道。觉悟的法中不讲对不对,只讲圆融。

大脑看对不对的事,在修行中来讲不行,以不做恼众生事为原则,就会求其圆融。如果要问对不对,一定会恼众生。

不要因为这样,终不做恼众生事,所以我干脆就不要做,这个也不对。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楚,愿力有没有,愿力要有,不是欲望,有欲望会有冲突。假如只是愿力,那就没事。

当想你的愿力发了,然后要照你的意思办,就不是愿力了,那叫做欲,欲望,要从实际的事件上来看。

第三句讲,菩萨自得见佛已来,未曽心生一念欲想,见佛是见到佛,有两个意思:一从理上来讲,佛是觉悟,见佛是指觉悟了,觉悟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觉悟到人生应该要怎么样才对。

好,那这样子,我归依三宝,这样以来就不曽心生一念欲望,欲望是指对于你觉悟以外的那种欲望,既然觉悟到人生应该要怎么样才对,那不对的你就不会有欲想,这是从理上来讲。

二从事上来讲见佛,问题就大了。事上要见佛可以,但不是见到佛像的佛,那见释迦牟尼他又已经入灭了,要怎么办呢?这个见佛是确确实实见佛,它是指修密法、修本尊法,修到与本尊相应、本尊示现来指导你修法,这个功夫就大了。

要怎么样修到见到本尊呢?是修法中他示现,这个就要功夫了。修法的理论基础都要有,才有可能。

通常就理上说,修禅法的人容易,梦参老和尚就是从这里下手;要修密法的人,通常是以第二种方法见本尊,这个标准,等见本尊以后才能够进入二行位,这里就讲的很清楚。要二行位要圆满,是从见到本尊以后,未曾心生一念欲想,本尊他当然给你的指导是一定的。这是法身位的第十二位,他要求是很高的。

第四句,何况从事!不恼众生,也不起一念欲想。想都没有,还何况从事?若或从事,无有是处。假如有了欲望,又照着欲望去做,就无有是处。

有欲望的话,通常是叫占有,欲望就是占有,有欲望就是会有占有欲,不会占有就没有欲望。想要拥有,只是要使用,这个叫愿力,愿力才发起来时候,不会占有,慢慢的去了解从事这当中的状况,要不能够弄清楚,修行很难!(海云导师讲十行,圆明提纲撮要Ⅲ2-9)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相关文章

  • 理上见佛即觉悟 事上见佛看功夫

    来到二行位的行者,不以欲因缘故,恼一众生。接着讲,宁舍身命,而终不作恼众生事,这就是修行。不用表现自己多厉害,越表...

  • 参禅

    参禅之初 见佛即佛,见众生即众生 迷时参禅 见佛非佛,见众生非众生 悟时参禅 见佛如见众生,见众生亦如见佛 非此,...

  • 佛曰5

    [齐帆齐第②期写书营] 所看即所想,所想非所看。 佛曰:正所谓见佛成佛,见魔成魔。 你所看到的世界,不过是你内心的...

  • 我们的一切,佛都知道

    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

  • 佛言佛语

    “佛的知见,也就是觉悟的知见。佛就是觉。觉分为四种,开启觉的智慧,显示觉的智慧,领悟觉的智慧和深入觉的智慧。 如果...

  • 见佛

    坐吧,让我们泡壶茶。 浪费点时间吧。 鉴于刹那永恒。 我用不到匍匐, 鉴于众生平等。 今天我们不谈生死, 今天我也...

  • 见佛

    一指清音观自在, 檀香袅袅现如来。 慈航普渡琉璃身, 舍了清净为渡人。

  • 见佛

    你 穿越了几千年的红尘纷扰 折叠了一颗行星的山海平川 食指轻抚我汗湿的额头 跌落蒲团 覆手皆是莲花 在夏日六月炎炎...

  • 见佛

    佛经就在那 而要走近他 却不知要历经多少生死 那颗躁动的心啊 总是被牵动着 不知何处安放 都说顺势而为 而修行 却...

  • 《见佛》

    今天我去见了佛, 佛什么也没说。 只是笑着看着我, 我诚挚的礼拜了他。 当看到禅柱上写着“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上见佛即觉悟 事上见佛看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pa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