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五千年

作者: 美丽和胖夫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05:40 被阅读0次

    高三了,尽管学业紧张,我还是选修了“文物之美和考古学入门“课程,学校能请到北大的老师,我们有福气啦,下面是我这门课的作业。

    我从小就对人类的历史和文明有深厚的兴趣,“文物之美和考古学入门”这门课程为我拓宽了更广阔的视野。

    一些人去博物馆往往是对着镇馆之宝咔嚓咔嚓拍几张照片,然后Po上朋友圈儿就结束,但是如果你能再多读一些书,了解文物来自的那个时代更多的背景和审美,如果你能懂得一些考古学知识,知道专家们如何从古代文明遗存与遗迹中剥茧抽丝发现真相,如果你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静静地对着文物多多端详它的细微之处,那么你会发现每件文物都会说话。

    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我就曾与一件文物,产生了“相隔千年,宛如初见”的亲切感,它就是七十年代出土于青海的“舞蹈纹彩陶盆“,它出自距今五千年之前的马家窑文化墓葬,是新石器时代的珍宝。

    通过选修课和阅读书籍,我了解到,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黄河上游甘肃、青海一带的马家窑文化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关系,而后者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器器型简洁优美,绘画极富于变化并绚丽多彩,在世界彩陶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家窑文物中,遗存着许多“史前文化密码“,是我们了解五千多年前社会经济、思想和审美、手工艺技术的发展的一扇窗口。

    这是一个造型非常简单的陶盆,颜色是橙红色,上面绘有十五个简单的手拉手跳舞的人物,分三组,每组五个人,应该是原始人在农业收获后,或者是狩猎后庆祝的场面。从这件文物里,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新石器时代手工制陶业技术的发展水平,也知道了他们的生活娱乐方式。

    如果你站在文物前仔细的审视绘画的细节,它会告诉你更多。首先是每个舞蹈人物的头部和身上都有装饰物,就像是今天女孩子们美丽的发带和飘动的长裙,它们随着舞蹈者的舞步有节奏地摆动着,揭示了那时候的人也是非常爱美的。

    其次,画面所展示的动感也令我惊讶。如何在静态的画面上展示出律动的美感是绘画表现的一个难题。我发现一个小组跳舞的五个人物的造型基本上是一样的,人物的手臂画得很抽象,就是用一根线条来表示,中间的三个人左右手分别和相邻的舞者相握,但是最左边的一个舞者的左手臂和最右边的一个舞者的右手臂,由于没有相邻的舞者相握,而独自地摆动着,但是却画了两条线条。这使我想到了有一次尝试利用手机“全景功能”拍摄时的情形,由于当时我是在跑动中取景,照片里的我竟然有了三条胳膊,当然其中一条是模模糊糊的虚影子而已。记得看过一篇美术评论文章,介绍印象派画家是如何利用点与线来使得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的,这种绘画技艺被高度称赞,认为是使静态绘画充满生命力的一种突破,印象派画家的创新固然伟大,但那已经是19世纪下半叶的时侯了。在看到这件“舞蹈纹彩陶盆”国宝之前,我不曾想到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就会用这种技法给绘画注入律动的生命,即纯真质朴,又大胆而有创造力,这种发现令我非常兴奋。

    站在这件文物的面前,你还可以有更多的遐想,比如你可以想象把陶盆注入半盆清水,那么这些原始人就仿佛是围绕着清澈的湖水在翩翩起舞,你甚至可以看到他们在水中的舞影,这是一幅多么唯美的画面呀。

    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是国家一级文物,还被列入我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得到重点保护。我和“舞蹈纹彩陶盆”隔着五千年的历史距离, 千年回望,我不知道哪一个工匠把它制成,但他一定是有一双巧手。我不知道这件文物陪着怎样的王公贵族在地下沉睡千年,但是今天在国家博物馆里我和它面对面相对,这件国宝仿佛向我娓娓道来它的前世今生,令我生成一种抚今追昔的文化认同感。

    纵然沧海桑田,岁月磨灭了许多东西,但是拜考古学和考古研究的发展成果所赐,我们仿佛可以缩短这些历史距离。而文物,那些国宝,那些古代人类文明成果的遗存,它们看似无言,但是其所乘载的信息却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它们,你可以触摸历史,感知文明和进步,一眼千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眼五千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pr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