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周岭的《认知觉醒》,这本书读起来,感觉蛮轻松的。
在这之前,我刚刚读完了金庸老先生的《天龙八部》,它的字数,可是这本书的十倍左右呢,所以,见过了高山大川,再登小山,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
另外就是,读过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财富自由之路》,感觉,有些观点是很相似的,所谓的大道至简吧。有了这两本书的底子,再读《认知觉醒》,真心觉得轻松,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在舒适区边缘学习。
舒适区边缘,也可以称作拉伸区。
作者将学习划分了三个区域: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我们只有在拉伸区学习,实践,提升才会更快。
舒适区,我们已经身处其中,习以为常,没有什么能够难倒我们。
拉伸区,或者叫做舒适区边缘,却是需要我们认真钻研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既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水平,能够让我们学有所获,又不至于太难,以至于让我们举步维艰,放弃不前。
拉伸区,是我们跳一跳就能够够的着的地方。
困难区,对我们来讲,无异于天方夜谭,超出我们的认知范围太多,只能够打击我们的自信心,而不能促进我们的成长。
所以,最好的学习,提升区域,应该在拉伸区,或者说,舒适区边缘。
拉伸区待够了,变成舒适区,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军困难区了,所谓的,层层递进,由易而难。
除了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比方说,如下这一点。
关于阅读,作者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掌握整本书的脉络,结构,理念,不一定非要画思维导图,不一定非要做很多读书笔记,金句摘抄,只要书中哪怕有一句话触动你,有一个观点,或者一个理论,一个方法,你记住了,并且运用它,认真践行它,让它改变你自己的思想,行为,那么,这本书对你就是有用的,那么,这本书,你就没有白读。
有时候,我也有这样的困惑,感觉读了一本书,什么也没记住,过后,更是全部都忘了,那么,我读书的意义又在哪里了?
现在,我明白了,读一本书,只要有一个地方触动自己,促使自己行动,改变,那么,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另外一点就是:每日反思。
作者用了不小的篇幅,告诉我们反思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反思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提升我们感知细节的能力,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反思内容,可以是自己当天的情绪,自己面对的困境,也可以是自己遇到的喜悦之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它能够触动我?
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多反思,多想办法,储存起来,那么,下次遇到,就不会兵荒马乱,自乱阵脚。有了前车之鉴,困难解决起来,就会轻而易举。
还有哪些触动我的地方呢?
所以,你看,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不可能只收获一个触动自己,让自己感悟颇深的点,一般都会有很多个,所以,由此可见,读书,总归是我们赚了,用很少的钱,就可以跟一位高人聊天,获取他解决问题之道,获取他的深度认知,岂不美哉?
除了以上几点,现将触动我的点,再总结如下:
1.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趋易避难,所以,不要对抗本性,而是让自己的理智脑和情绪脑,爬行脑好好合作,共同为我们服务。
2.学习知识,就像缝扣子。我们要把新学的知识扣子,缝补到旧的知识衣服上去,这样,我们的认知大树,才会越来越密,越来越牢固。
换种说法,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我们已经储备的知识,进行关联。
把新的知识,认知,想法之丝,编织到旧的知识渔网上去,让渔网更结实,更牢固,更好用。
3.一切都靠积累,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要希望有质的飞跃,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或者,我们可以用复利曲线来解释,当前期的积累,达到拐点之后,你才可能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没有达到拐点之前,你只需默默耕耘,悄悄努力就好,坚持下去,你终将惊艳众人,惊艳时光。
4.凡事留有余地,不要绝对化。比方说,下雨天,不能跑步,怎么办?自己应该提前有预案,提前做好准备,告知大脑,这样,大脑不模糊,目标清晰,第二天就不会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没有实施原定计划,而悔恨,愧疚,否定自己。
目前,只想到这么多,希望对你也有所帮助。
成长精进的路上,我们携手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