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结婚,会经常见证别人的婚礼。一场浪漫的婚礼,不仅取决于现场布置,也和婚礼主持人的水平息息相关。可笔者见过的绝大多数婚礼主持人都显得差强人意,说出来的主持词不仅流于程序化,而且流于俗套。比如:新娘好漂亮,新郎好帅,早生贵子,爸爸妈妈很高兴……要不是有浪漫的背景音乐衬托,这样的主持词真的让人昏昏欲睡。
在我老家婚礼有个规定:仪式没有结束就不能上菜。就是为了防止有的宾客耐不住冗长枯燥的婚礼,急急忙忙地吃完提前离场,那现场就会无比尴尬。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却不一样。他用桃树的花朵、果实和叶子为比拟,不仅委婉含蓄地夸赞了新娘的美,还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新人今后的生活和睦顺遂、儿孙满堂的愿景,耐人寻味、寓意深远。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诗经·周南·桃夭》。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3.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夭”,年轻少壮,生命力旺盛。“灼”,光彩夺目。“华”,花朵。“之子”,那个女子。“于”,去,往。“归”,嫁人,古代女子嫁人就要以夫家为归宿。“蕡”,大,饱满。“蓁”,茂盛。
整首诗的大意如下:
1,那桃树长得如此茁壮,满树桃花光彩夺目,
美丽的女子就要出嫁,夫妻和睦家业发达。
2.那桃树长得如此茁壮,累累果实挂满枝丫,
美丽的女子就要出嫁,夫妻和睦早日抱娃。
3.那桃树长得如此茁壮,桃叶繁茂碧绿葱茏。
美丽的女子就要出嫁,夫妻和睦儿孙满堂。
这个女子家院子里应该种满了桃树,出嫁之日恰好是在桃花盛开的阳春三月。给她唱赞歌的应该是家族的长者。看着漫天红艳似火的桃花,看着眼前娇艳欲滴的新人,这位长者诗意大发,用桃树来比拟美丽的新娘,深情地吟诵出这首诗,即是祝福也是谆谆告诫。
祝福女子嫁往夫家后,家业兴旺似桃花盛开,早生贵子胜桃果累累,儿孙满堂如桃树开枝散叶。告诫女子要学会夫妻共处之道,辅佐夫君、和顺长辈、亲善妯娌,共同把家业操持好。
这首诗依次用桃花、桃果、桃叶将含蓄的祝福循序渐进地推向深入,也体现了作者日常生活中对桃树的观察细致入微。各位读者如果有留意的话,会发现公园里面的桃树刚露出粉红色的蓓蕾时,枝丫上的叶子寥寥可数,甚至可以说是光秃秃的。桃花完全谢了后,桃树开始结出满树的小果实,这时桃叶也慢慢地多了起来。到果实完全成熟时,也是桃叶最茂密的时候。
这样的描写,这样的祝福方式背后是不是也寓意着作者希望这对新人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把家庭经营得幸福美好呢?毕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啊。
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婚姻或变得草率、或变得让人恐怖,闪婚闪离,不婚丁克的现象日益盛行,这不仅影响社会风气,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笔者认为当今社会的男男女女都要回过头去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老祖宗的经典,好好地重构我们的三观,学会如何去尊重人并好好地爱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