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道德经》中的智慧
解读《道德经》之33-1:知人者智

解读《道德经》之33-1:知人者智

作者: 橡木桶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18:53 被阅读58次

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洞察人间百态,这里是《学道悟道》

“知人者智”出自《道德经》第33章,意思是说,了解别人的诉求,理解他人的行为,需要智慧,或者,做到了说明很有智慧。这是一句尽人皆知的说法,却是从古至今,做的很差的。

“知人者智”是一个重要的,睿智的,古老的命题,孙子兵法也把它延申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后来也有了“知人善任”,至到今天,常常提到,市场调研,客户需求,用户痛点。但是在实际生活,具体工作,社会关系中,从古到今,“知人者智”的问题都是非常落后,都是说的最多,做的很少,都是妇孺皆知,却人人不为。做的最好的估计就是妻子对丈夫的衣服尺码,胃口偏好,另外就是贪官污吏对上级领导的喜好偏爱几乎了如指掌。

原因就是:首先,长期的农耕经济,靠天吃饭,没有个性需要的必要,没有“知人者智”的必要;其次,是集权管理,不需要关心百姓的诉求,民众的心愿,只要揣摩清楚,皇帝的好恶,喜怒即可,最后,是孔儒礼教,要求服从,讲究尊卑,注重礼节,个性需要?简直就是毒蛇猛兽。所以,“知人者智”是个好思想,可惜没有成长和发展成学问,技术,工具,所以,几乎没有认真地对待“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也是一个睿智的命题,可惜没有认真研究的必要,从古到今,个性,自由都被强行压制,服从,听命都是社会习惯。人们很少认真探究,自己要什么,想什么,爱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会什么?能什么?适合什么?多数都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心态。

八国联军就是愚蠢之至,他们就是不明白,清朝政府喊声震天,视死如归,军队却一碰即溃,四散逃命;民众百姓群情激昂,爱国如家,大军一到,居然带路帮工,干活挣钱。这就说明,他们完全不了解大清王朝,根本不明白满清统治的思维逻辑和社会心态。一帮没有做好“知人者智”功课的家伙,哪里会是我英雄儿女的对手,不到三个月,全都夹着尾巴,狼狈逃窜,许多列强还因为羞愧和恐惧,纷纷归还了敲诈勒索的银两。

每日一句,每天一理,感悟经典智慧,享受美好生活,我是橡木桶,感谢您的关注和转发

相关文章

  • 解读《道德经》之33-1:知人者智

    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洞察人间百态 33-1 “知人者智”出自《道德经》第33章,意思是说,...

  • 解读《道德经》之33-1:知人者智

    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洞察人间百态,这里是《学道悟道》 “知人者智”出自《道德经》第33章,意...

  • 识人,自知

    道德经里面有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

  • 33-1 知人者智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33–1 知人者智。出自道德经第33章,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拥有或需要聪慧。 明白他人需要极高...

  • 《道德经》读书笔记(33)

    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启《道德经》解读新视角。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知人之智

    《道德经》上说:“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这里暂且不说自知之明,单说知人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

  • 放下盲从,收获智慧

    《道德经》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总喜欢窥探别人,却忽视了看清自己。 自恃聪慧的人,或许有知人之智,却未必...

  • 自知者明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机敏的人,善于忖度别人;智慧的人,懂得分析自己。 人生...

  • 30章 自知自胜自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道德经》之33-1:知人者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et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