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成就了一群年轻人的野心。
不是现在国师的《影》,而是30年前张艺谋的《红高粱》。
1998年,《红高粱》成为第一部斩获柏林“金熊”大奖的亚洲电影。
那一年,张艺谋37岁,首次执导电影,巩俐22岁,还是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姜文恰好是第二个本命年,摄影顾长卫则三十而立、著名音乐家赵季平四十刚出头,剧本原著及编剧莫言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就这样,一群冲到时代前面的年轻人风云际会,敢于突破,大胆创新,挑战自我,创造出一部划时代的电影,奠定了一代大陆电影艺术的声誉。
那一年电影上映后,万人空巷,影院爆满,妹妹你大胆往前走的嘶吼传唱多年。
影片中的九儿、我爷爷,还有黄土地上的汉子们,活得那样热烈,那样纯粹,像一望无际的野地里的高粱,恣意生长,敢爱敢恨。
他们活出了那个刚刚思想解放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激情,他们满足了那个物质文化非常匮乏的时期对美好艺术的强烈渴求,也因此得到了当时广大观众们热烈地回应。
时也运也,皆是命。
影片中最经典的一幕,是巩俐饰演的九儿和姜文饰演的余占鳌在野地里“野合“,镜头唯美而激情。
当年高密大旱,庄稼长势不好。那一片绿油油的高粱地,是莫言通过老家关系极力劝说当地政府,给剧组批了五吨化肥,才使那些行将枯萎的高粱地重又茁壮生长起来。
影片女主角一度也没有确定,张艺谋在中央戏剧学院挑选演员时,在巩俐和史可之间徘徊多日。两人气质相近,身形相似,都有着东方女性少有的挺拔丰满身材和清冷狠厉面孔。
后来传言,是老谋子以猜硬币的方式,最终决定了由巩俐出演女主角。
人皆有影,那是欲望在呻吟——《影》的前世今生1988年的电影《红高粱》,时隔30年后重映。而时间,恰恰放在国师的最新大片《影》上映后一周的时候。
影的上映,只听见大家交口盛赞文化符号、水墨色彩、唯美构图,却尴尬避开电影的人物塑造、故事传承,以及精神内核。
没有张扬的人性,只有压抑的色彩;没有角色的灵动,只有情节的空洞;没有艺术的创新,只有主题的飘忽。
原本是一个精彩的亦真亦假替身真身故事,却因为追求生硬的反转落入窠臼,而最大的剧透就是影片不断地自述。
努力地想用色彩和构图去搭建一个好故事,却总是在最后差了一口气,忘了向这个故事中注入灵魂。
原想以形取意,却落得个内容苍白徒有其表。
算起来,老谋子陷入自身的影子,多年已未曾走出。
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黄金甲,总是徒留满屏色彩,却总让人看不清角色的面容。
主角子虞的悲剧设定,是空有雄臣筹谋的影子,却被自己膨胀的野心暴露。
女主小艾的悲剧设定,是空有夫妻厮守的影子,却被内心不安的情欲焚毁。
炎国沛王的悲剧设定,是空有君王安民的影子,却被权术泛滥的洪水淹没。
剧中的子虞太过耿直。
开头三分钟就让观众看出来了他要取沛王而代之,这哪里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权臣所为?还用得着自己年复一日躲在密室,另弄一个影子出来装腔作势吗?
再看他所谓的处心积虑筹划,自己的影子要取而代之,自己的妻子去跟人偷情,自己的心腹向君王告密。
这个一国大都督的手段也太差劲了。
剧中的小艾是从开头惊恐到片尾。
可她明明是一个配合丈夫多年潜伏沛王身边的女特工,所有影子的秘密,她不仅知悉,还要处处冲在第一线,亲自配合掩饰。
杀敌制胜的一招,是她亲自构想创制并演示出来的。与影子的一夜之情,是她主动邀约,事后被发现败露,也面不改色强硬回应:世事本无对错,做了就不后悔!
这样一个女中豪杰,何惧之有?
沛王原本扮演的是一个黄雀在后的角色。
可惜在片中,忽而为他打开上帝视角全知全能,管他是影子还是卧底还是密探,通通为我所用,忽而又让他在一个简单的反转中突然领便当,让一帮对手都措手不及。
一个为了王权,常年把自己污化成享乐庸君,把所有人都当棋子,连自己的亲妹妹也未幸免的狠角色,就这样被简单处理了,真的很可惜。
那个绝望之时喊出:“一生醉心于征伐天下,却从未领略过天下之美“的悲剧英雄,我们没有看到。
那个才情高绝杀伐决断不让须眉面不改色说“做了就不后悔“的女主,我们没有看到。
那个雄才大略又内心煎熬怒吼“这王位我坐稳过一天吗“的沛王,我们没有看到。
几个主要角色设定的错位,导致了最后情节的混乱和立意的坍塌,故事终于走向一塌糊涂,空留一滩惊艳的水墨。
一部电影,看不出艺术超越的野心,只在自己的影子里打转,只能是一次次辜负观众的期许。
你以为影可有可无,最后往往是影吞噬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