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回家,我在路边看到了拄着拐的坤子,我和他打了个招呼,发现他有些口齿不清,反应迟钝。一副落魄模样,让我很是意外。在我印象中,他可是穿着讲究,很注意形象的人啊!
二十多年前,他正值壮年,喜欢梳个"大背头",油光锃亮的。虽能说会道的,但是有些懒惰,爱和那几个与他气味相投的伙伴喝酒打牌,村里人并不喜欢与其交往,并送其外号"二流子"。
坤子爹有正事,做主给他娶了邻村比较能干的一个姑娘,就是长相粗糙了些,但能干,脾气又好,不爱说话。这在农村就是最受老人喜欢的了。但以坤子个性,怎么会听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人的话呢?他继续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后来,坤子老婆生了个男孩,他为人父后,多少收敛了一些,也知道挣钱养儿子了。
坤子老婆肯吃苦,不抱怨,一家人的日子就这样磕磕绊绊的过着,不好也不坏,其实大多数家庭都如此。
很多人有"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种不良心理。坤子本来就是集各种缺点于一身的庸夫,在这大众型的缺点里面咋能少了他呢?家有老婆,还四处踅摸别的女人。
当时本村有个四十多岁的寡妇,叫刘丽,没有丈夫约束,以勾引别人家的男人为乐。当然,她也是"鱼找鱼虾找虾",找那种喜欢腥味的。正经八百的男人或者老婆厉害的,她也不敢招惹。
她和坤子,就像苍蝇遇到臭鸡蛋,一拍即合。开始还偷摸的,他们倒不是怕坤子那软弱的老婆,但多少在意村民看法,毕竟不是光彩事。后来,大家都习以为常,当面都和他开玩笑,他也不害臊,大讲特讲和刘丽的风流艳史,也就不避人了。
这期间,坤子老婆气得和他吵,和他打,和他闹,但无济于事。坤子经常用各种语言刺激她,巴不得她能离开这个家呢。那样他可以和刘丽由野鸳鸯变成名正言顺的夫妻。
他们唯一的儿子,小学没毕业就外出闲逛,也不经常回家,对父母之间矛盾也不问不闻。坤子老婆,挨打受气,孤立无援,家里外面都靠她一人操劳,身心疲惫,一病不起。
这一病,并没有唤醒坤子,他没有感恩老婆这些年的付出,反而觉得是累赘。不但不给花钱看病,还继续保持着和刘丽的不齿行为。
当时,村里很多人看不下去,当面都斥责他。他才不情愿的领着老婆去了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是子宫癌,这个结果对于坤子和他的姘头来说,不知是否感到内疚。
不到一年时间,坤子老婆就消瘦到极点,带着恨意离开了人世。她的离去,对于坤子和村里人来说,就像往湖里扔了一块小石子,荡起一小片涟漪,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村子里人本就习惯了坤子和寡妇的苟且之事,坤子老婆一走,觉得他们在一起也是自然的事。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坤子老婆走了没到半年,坤子突发了脑血栓,虽然没有要了他的命,但身体和精神与以前比,简直是辨若两人。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何况是这种野鸳鸯呢!他们本身就是不仁不义之人。面对整天拄着拐勉强走路锻炼的坤子,刘丽采取了"走为上"计策,脚底抹油——溜了。不知又到哪儿去寻找她的第二春了!
每次回村,他们家的故事,我都断断续续地了解一些。一直到今天看到坤子这副落魄样子,我有些同情,更多的是感到解气。
我只想说一句"自作自受,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