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680411/1bb4d031929ef363.png)
刚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初中女孩因早恋,被父母罚跪在雪地里三个小时,邻居实在看不下去,报了警,女孩才得以“解救”。
隔着屏幕都替孩子冷,这孩子妈妈当自己是慈禧太后吗?还罚跪!时至今日,竟然还有这种作贱人的教育方式,真是让人气愤又痛心。
首先,“早恋”这个词条,是人为发明出来的,而且全世界只有在中国内地被广泛使用。
很多家长,面对“早恋”,都是严防死守的态度,其根本原因,也无非是害怕影响学习。
“早恋”可能会影响学习,但程度不大,真正毁掉孩子一生的,是家长羞辱的态度和粗暴的处理。
毫不夸张的讲,“早恋”其实是必然会发生的事。到了青春期,孩子们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这是生物规律,不是家长人为能干预的。
第二,爱情学习同文化课一样重要。
中国的性教育缺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孩子从小到大,都被要求学好文化课,考个好成绩,而性和爱,被人们放到了学习的对立面,严严实实的捂起来,生怕孩子窥得一星半点,认为那是羞耻的,丢脸的。
这种防守一直持续到孩子大学毕业,家长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催着孩子找对象,结婚。
可他从来没学过怎样爱一个人,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配偶适合自己,怎么能找到人结婚呢?
就算找到了,结婚了,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感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现补课也来不及了。
爱情,在任何时候发生,都是正常的。在我看来,“早恋”这个词条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文化教育,生存教育也至关重要,而恋爱、结婚、生子,更是重中之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孩子自己去头破血流的摸索。
第三,家长要做好功课,把“恋爱”这堂课好好教给孩子
对于性教育,最该学习的,其实是家长。按照孩子的年龄,一步一步来,不启示灌输,也不逃避掩饰,在适当的时机,轻松愉快的讲出来。
1.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会对人的身体结构好奇,会摸自己的身体。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粗暴制止,也不要说孩子不知羞。
可以买几本相关绘本,和孩子一起看,让孩子知道男女身体结构的不同,并且建立对自己的性别认同,让孩子自尊自爱自信。
顺势可以告诉孩子:那些地方是别人不可以看,也不可以摸的(除了自己,谁都不可以)
2.在孩子青春期(女孩子月经初潮)时,进行恋爱观教育
@给孩子购买生理健康书,让孩子了解男女生理结构。
这没有什么好羞耻的,生而为人,孩子有权利了解自己:知道怎样会怀孕,知道决不能触碰底线。
@树立孩子正确的恋爱观。
找时间和孩子谈一谈,女孩由妈妈负责,男孩由爸爸负责。
告诉孩子:在爱情中,哪些品质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不值得喜欢的(抽烟、喝酒、打架等)。
告诉孩子:过早的恋爱可能遇到的坎坷(考大学、考研、工作),每道关卡都很难过,所以那么多早恋的,极少有结果。
告诉孩子:有喜欢的人,不要急着在一起,而是要等等,接触了更高的平台,更多优秀的人,再做决定。
就像你去逛街,看到一件衣服很喜欢,肯定不会立刻买下来,而是要多逛逛,可能转过角,你又发现一个更喜欢的。
3在孩子大学毕业后,让孩子先谋生,再谋爱
尤其是对女儿,不要一毕业就催她嫁人,结婚生子。
最起码她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即使生了孩子,也能经济独立。
这样的婚姻更稳定,你的孩子也更有底气和安全感。
而贯穿这长达二十年的情感课堂中的,应该是家长始终如一的爱、信任和尊重。你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良药。
中国这届家长是真不行!从小什么都要管说是为孩子好,该承担起教育责任的时候却又黔驴技穷,把孩子当私有财产,不知尊重,顽固不化还盲目自大!
总之,快去学习吧,家长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