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都有自虐倾向。这个结论没有经过考证,来源也是我自己的体会。但是读到这篇文章的大家,一定会和我有同感。总是不停的把自己从舒适区折腾出来,享受着痛并快乐的生活,这难道不是自虐。
记得孩子还小的时候在充气的小游乐场玩儿,上面有很多小朋友,家长围在周围看着自己的孩子,防止他们跑到边上掉下来。一个小朋友爬到一个小老虎的背上往一个相隔半米的平台上跳,没有成功,因为都是充气的不会有危险,我也鼓励女儿去跳。看着她犹犹豫豫,又害怕又想试一下的痛苦纠结表情,我就一直给她打气。终于她克服了恐惧,跳了过去,而且很成功。于是她一个下午都快乐的不停玩儿这一个游戏。别的小朋友也跟着她一起跳。人从小就开始学着知道痛苦之后会获得成功,从成功中体会快乐。
成人以后变本加厉的找自虐。于是时间管理提上很多人的日程,相应的许许多多时间管理的书籍出现在大家眼前。很多人心中都有了一个信条:自律才能自由。他们就像一个左右摇摆的信徒一样,不断的在舒适与自虐中做选择。
对于许多人,自由还遥遥无期,而且自己想要的自由到底什么样,都不是很清楚,只是觉得一定是好东西,自己需要。于是就劝自己“活在当下”,享受“痛”的过程。
以上说的就是我的感受,我代表不了大家,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我从很多人文章里读出来的,因为不知道对不对,所以下面就只说我自己。
首先是我想做一个自律的人,因此看了许多时间管理的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精英为什么都是时间控》和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看完以后,我一直在摸索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一开始我学着柳比歇夫记录时间。比如我扫地、拖地、擦拭家具的前后都记录时间,完成每一项工作需要多少时间。比如看书时记录时间,看自己读多长时间就会很累。
通过记录时间,我有两个收获。一是根据花费的时间合理分配一天的计划;二是做任何事不嫌麻烦了,知道这件事在这个时间段肯定能完成,做的时候能静下心来做。
根据《时间控》,利用和创造高效率时间,比如早上,我会写文打卡,会读工具类或者比较烧脑的书籍,而下午会选择相对轻松的书籍和工作。自从这样安排时间,我一天可以翻看不同的两到三本书,以前是绝对做不到。以前一本书没有完成,心里没底会着急。而现在读书结合做笔记,收获比以前多。
昨天晚上看三月份半个月的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大半时间还是待在舒适区。除了日更、锻炼、吃饭和外出这些项打的“Y”,很多地方都是“N”,被“上网”和“睡觉”代替。
时间管理到底是管理的什么?管理的是时间吗?不是,因为我管理了时间,给每一个时间段都安排了工作,可是完成率超低。最近读简友奔跑的长尧的一篇文章《Day9|每天规划的任务完不成怎么办?》,我很赞同她的一个观点:我们所谓的时间管理其实是管理自己、管理精力,或者更低一些,管理“将精力在什么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自己。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磨练自己,让自己在痛苦中感受快乐。比如我早上5点醒来,痛苦的睁开双眼,又痛苦的选择今天的日更内容,然后在黑暗中的一个小时里,用一指禅在手机上啰哩啰嗦的敲出上面这些文字。这时候我是快乐的,但是很短暂。我又开始考虑下半个月怎么管理自己。
但是我有什么可痛苦的呢,我只是用克服痛苦的行为玩儿我喜欢的游戏。就像我的孩子克服痛苦的恐惧,玩儿的不亦乐乎一样。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