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是忙忙碌碌,以为谁谁谁离不不你;别总是滔滔不绝,以为你的妙语连珠可以点石成金。在万千世相中,我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着,很多时候,其实彼此之间的差别,仅仅是角色的不同,位置的变化而已。所以,适当的时间,人是需要给自己留点空闲来思考的,留给自己一点空间静一下,别忙活得迷失了方向,分不请南北西东,忙得不知自己是谁。
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就曾问一位陪同的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多久?””我在这里住了50年了。”老和尚答道。乾又问,”这50年来,长江上每一天有多少船只过往?”老和尚答道:“长江上每一天过往的船只有两条,我在这寺庙住了50年,就看见两条船。一为名来,一为利往。”乾隆初听惊讶,随即会心一笑,暗暗赞许:这老僧可真是一语中的总结出了人间万相的内涵!
在人间忙活,活命自然离不开衣食住行,少不了物质基础的支撑。然而,问题并不是财富本身,不是声名称号,在于许多的人们把眼光只放在了外在的财物与别人赋予的名号上而无法停息片刻,甚至带有一定自恋心理式的戏谑自称”痛并快乐着“,或者想方设法去自我佐证……似乎不这样就无法让内心满足,无法安宁!
活在凡尘人世,本已掺进人间百态,众生相之一如沧海一粟。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市井小民,总有要面对的人间琐事,也一样的吃喝拉撒,同样不可或缺饥食渴饮,困睡醒起。尽管是不一样的饭食衣衫,迥异悬殊的世事纷繁。立大事者,家国天下,忙的是大格局,是忧国忧民忧天下苍生。平民百姓,凡夫俗子则是想活好,活出个自己想要的样子来,即想实现个人梦想。然而,由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而叠加后影响到一个人的具体因素,使得个体心理状态变形,严重的甚至是人格障碍,心理扭曲,内心焦虑,恐慌,安全感缺失等心理障碍。独处时一个人痛苦,在人群中又竭尽全力表现,极力寻找身份认同感来抚慰内心的不安!
感觉向外获得信息,是为了保全自我生存并及时有效避开危险的需要。经过上百万年的遗传与变遗的累积,人类基因结构已趋于稳定,同时,各种外部感觉器官更加趋于完美。加上,借助现代先进的多元化的科技手段,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感知的范围,以及深度已经超过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由于渠道多,来源广,信息量大,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都象浸泡在信息的海洋里面。积极的和消极的,大事的市井八封的,自然的人为的,国内的国际的,人类的生物圈的,吃穿住行的……信息象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使人们应接不暇,甚至是疲于应付,许多人甚至因此而掉进各种信息漩涡不能自拔!这或许只是一种现象,只是世间万象中的一个片花,但是,对于其对置身其中的个体而言,则可能是伤害。有的人因此而迷茫,倦怠,情绪波动喜怒无常,严重的导致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
置身于色彩缤纷,干姿百态,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人不可能孤立存在。我们都怕孤独,渴望朋友亲人的相伴;都需要和外界联系,害怕孤陋寡闻而与世界不合拍。殊不知,人性的弱点正是与人性的优点而伴生的。在有序与无序之间,在世事万物的交互影响下,一部分人仿佛已经掉进了自己编织的虚幻境界,掉进了人类自己设置的陷阱之中……沉迷于游戏式的虚拟空间!
我们从物质溃乏中走来,害怕稀缺,害怕饥渴寒冷。从闭塞的环境走来,渴望了解,交流。我们奋力的从外界中寻找生命的给养和支点,然而却在忙碌中忘记了心灵的本真,心灵深处的声音在喧嚣的身外世界里被忽视,被抑制。心灵在孤独与寂寞中慢慢的变得脆弱,敏感,在拥挤不堪的信息中变得疲惫不堪,直到情绪泛滥,甚至是失控。这是心灵对身体的抵触和不满,是内外失衡的警告!
我们走得太急,太远,灵魂已经跟不上了。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请适时停下脚歇歇;在紧张繁杂的工作中适时调整节奏,让心灵松驰一下;在面对无法逃避的信息中,关闭一下感官,给记忆留点空白,让大脑进入整理模式;让身心在无处不在的物件中适时分离,别总是机不离手,车不离路,让生活适时简化单调。止乎外,观吾心。陪伴一下自己的心灵上的自己,回归本真的境地,去拥抱一下那个内心深处孤单疲惫的灵魂……
网友评论
说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