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情所念的一生。

作者: 小温和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17:34 被阅读463次

    文/小温和

    鲁迅说:他才子加流氓。
    林语堂说:他集古今肉麻之大成。
    儿子郭博说:对于家庭他是个罪人。

    郭沫若

    1、
    愿做68年的嫁衣为成全你的后患之忧。

    郭沫若的第一任夫人,也是父母包办的结发夫妻。张琼华,1890-1980年,四川乐山市人,1980年病逝于乐山。

    提起婚事,说来话长。本来郭沫若在10岁以前就订了婚,可女方没过几年便夭折了。后来,县视学王畏岩先生遣人到郭家替女儿说亲,论年龄与郭沫若相当,偏偏他五哥的未婚妻刚刚亡故,王家小姐最终成了他的五嫂。郭沫若自此以后便不愿订婚,拖了几年,陆续提亲的多达四五十起,而无一成事者。

    旧式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11年的一天,郭沫若接到一封家信。信上说,母亲已给他订了婚。女家是苏稽场的张家,和远房的一位叔母是亲戚。因为是门当户对,母亲又亲自去看过人,说女子人品好,在读书,又是天足。似乎都合郭沫若的心意,所以没经他本人同意便把婚事定了。而此女正是为她守候68年之久的张琼华。

    1912年旧历正月十五日,20岁的郭沫若奉父母之命,和张琼华结婚。结婚仪式依照旧俗,他身着长袍和对襟马褂,头戴一顶便帽,脸上表情有些呆滞。喝了交杯酒后,新郎和新娘才第一次对面,在这之前犹如隔着口袋买猫儿。揭开新娘头上的脸帕时,郭沫若心里怦怦直跳,他屏住呼吸想要看个仔细,但昏昏然只见一双三寸金莲,一对翘天的猩猩鼻孔。郭沫若在极度失望中,返身走出了洞房。

    张琼华从入门的第一天起,就尝到了"无夫即无主"的难处。婚后第5天,郁郁寡欢的郭沫若便坐船去成都了。之后两人没有离异,以后张琼华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替其孝敬父母,中规中矩的孝敬公婆。

    直到1939年郭沫若还乡时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示谢。

    1980年张琼华病逝于乐山,没有留下子。明媒正娶的她虽然为其守候68年,但只孤寂一生、只见几面,真可谓苦命女子。

    2、
    “众叛亲离"只为与你成家立业。

    郭沫若的第二任夫人,郭安娜,1894-1995,原名佐藤富子,安娜是郭沫若为她取的中国名字。原籍日本,建国后加入中国国籍,定居大连,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历任。与郭沫若生有四男一女。

    安娜的家族,是仙台地区的有历史的大家族,比较奇特的背景,一个武士家庭。明治维新以后,其父亲在西方思想影响之下,当了牧师。安娜很小就受到这个影响,她也受过洗礼,算是基督徒吧。安娜21岁那年,母亲没跟女儿商量便给她订了亲,安娜知道后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来到东京圣路加病院,做了一名护士。

    令安娜始料未及的是,1916年8月,在这所教会医院里,她开始了自己浪漫却又苦涩的异国情缘,而此人正是才华横溢又多情的郭沫若,当时郭沫若在冈山高等学校攻读医科,她是护士。安娜觉得这个青年挺特别的,但开始就是说半真半假吧,跟他开始书信来往,他的爱情生活,爱情呢,就开始滋长吧。

    冈山与东京相隔千里,但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安娜和郭沫若连续通信40多次,最密集的时候,一个星期就有5次通信。这些写成情书形式的书信,将兄妹情升华为情人劫。

    安娜在1916年9月17日的一封回信中写到:"我所思慕的哥哥:每天每天我都在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的现状是怎么样……"
    9天后,安娜在另一封回信中又写到:"哥哥:除你而外我是不能再爱别人,我这个肉体,我这个灵魂,除你而外是不许为任何人所有。"可想而知,这一刻她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

    不久,她毅然辞去圣路加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

    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洲帝国大学,安娜为使丈夫学业有成,独自承担全部家务,洗衣做饭,忙里忙外,他们几经搬家并且要支付昂贵的房租。
    1937年,政治风云变幻,使郭沫若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富子是日本人,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回国了,7月27日下午,郭沫若顺利到达上海。日本当局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立即对郭沫若住所进行彻底搜查,拿走了大量的书信及书稿。不久,又逮捕了安娜,对她严刑拷打,监禁一段时间后才释放出来。

    漫漫11年后,在新中国诞生的前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娜知道了郭沫若的消息便立即携儿带女西渡大海专程来中国,开始万里寻夫。 当安娜知道于立群已为她的丈夫生育了儿女时,对郭沫若回避的态度很难过,她心酸地说:"我走……"。

    安娜是基督教徒之家,所以她与郭沫若的结合,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断然不允许她与一个华人青年同居的,她的家庭对她的结合终身没有谅解。而郭沫若的滥情泛爱导致她在“众叛亲离”与忧伤中度过余生。

    1995年,安娜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郭沫若与安娜和儿女们一家

    3、

    昙花一现再也没能生根发芽。

    郭沫若的第三任情人,彭漪兰,后郭沫若为其改名为安琳。

    1927年,南昌起义的途中认识了彭漪兰,两人好上了。

    可惜并未长情,郭沫若把安琳甩掉了,两个人不了了之。

    后来安琳下落不明。

    4、

    腹中失子未能唤醒你的爱。

    郭沫若的第四任夫人,于立忱,女,原籍广西,也是其第五任夫人于立群的长姐。

    于立忱在师范大学时是一个很活跃的青年,喜欢文学,善演话剧。著名话剧导演熊佛西所导演的法国名剧《
    哑妻》就是由她主演的。随父在天津求学,后为《大公报》的记者。

    1934年年,于立忱得了肺病,靠《大公报》的津贴,到日本治病并兼东京特派记者。她住在东京郊区,与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家相距不远,常去访问郭沫若。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白白嫩嫩,两道柳眉、配着满口贝齿,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一见面就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好一个标准的女记者。

    一个是多情才子、浪漫诗人,一个是似花女郎,两人一见钟情,令郭沫若的日本夫人郭安娜深感不安。同时,《大公报》社长张季鸾曾追求于立忱,这一切并未阻挠郭沫若与于立枕的暧昧。后来《大公报》表示不再承担她旅日的费用,她只好于1937年初返回上海。

    1937年5月,于立枕在上海突然自杀。而关于她自杀的原因始终是个未解之谜。或因久病不愈或因为爱而死。
    总之,关于她的死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

    再后来,北伐时期就深知郭沫若的女作家谢冰莹向我们详细揭示这个谜底。

    一天,于立忱告诉我,她要去医院割盲肠炎,我按约定的时间去医院看她。护士说她在产房,孩子都取出来了。在产房,立忱看到我,摇摇头,一串热泪滚了下来。我连忙安慰她。

    "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这是于立枕对谢冰莹最后的倾诉。

    于立枕

    5、

    从姐到妹的移情之爱。

    郭沫若的第五任夫人,被称为“抗战夫人,于立群,1916-1979,广西贺县人,为其生育6个子女。青年时期曾从事歌舞及电影表演。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以习颜字起步,后在郭沫若身边,受其熏陶指教,研读历代碑帖,专擅篆隶,喜作大字。其作品被《毛主席故居》、《成都杜甫草堂》等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于立群遗墨》。她的事迹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中国古今女美术家传略》,都把她称为“长期研究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女书法家之一”。

    1937年,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上海后,立刻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之中。没多久,由诗人林林等介绍,他认识了那时候她经常参加抗日救亡文艺演出于立群。第一次见面,于立群给郭沫若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两条小辫子,一身蓝布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言谈举止稳重端庄,绝无轻浮与浅薄。

    郭沫若对于立群一见如故,还因为于立群是于立忱的胞妹,郭沫若从于立群的脸上仿佛又看到了于立忱的面影。有次见面,于立群把大姐于立忱思念郭沫若的诗笺交给了他。郭沫若心情十分激动。他想自己对于立忱最好的纪念就是:“我有责任保护立群,但愿我能把爱她姐姐的心转移到她的身上!”

    从此以后,郭沫若和于立群就经常见面了。郭沫若是功成名就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年长于立群24岁,又加之是胞姐的挚友,所以于立群对他是十分敬重与爱戴的。

    抗战全面爆发后,于立群参加抗战演出二队,随着郭沫若经香港辗转到了桂林。郭沫若在上海和夏衍创办的《救亡日报》,迁到广州继转桂林复刊。在广州复刊后,于立群已经是地下共产党员,便到报社任编辑。不久,两人渐渐产生感情。后来郭沫若要去武汉任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厅长,而向往延安的于立群要去陕北。临别,于立群把行李搬到了郭沫若租住的新亚酒楼同居了。后来,于立群没去陕北,跟着郭沫若到了武汉。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逃到重庆。郭沫若也和于立群到了重庆。

    1939年元月,周恩来在重庆亲自为郭沫若与于立群主持补行了婚礼。听说,当时周恩来就对郭沫若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

    “文革”一开始,郭沫若就受到猛烈的攻击,虽然毛泽东下令要对他加以保护,他和于立群的处境还是越来越糟。两个儿子的死令于立群悲痛欲绝,本来就患有神经衰弱症和心脏病的她,精神受到极度创伤。

    1974年,郭沫若被打击到一年连续住院7次,于立群也多次住院留医。1978年6月,郭沫若逝世后,于立群为了纪念他,特地编选了一本郭沫若在解放后所作的诗集——《东风第一枝》,还全身心地投入到《郭沫若文集》的出版工作中去。

    1979年2月25日,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于立群去世。

    郭沫若的一生被赋予了各种鲜明的光环,而多情的人想必也痴情过。
    纵其一生,爱过、奋斗过,失落过、被慰藉过......已足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SisterLisa:渣男!
      • 曲水凭栏:看完了,历史告诉我们:自古才子哪个不多情,若最后不负一人便是痴情好男儿了
        小温和:@曲水凭栏 对啊
      • 爱郭襄:就正如徐志摩一样,了解过他,内心里也骂了他无数遍,想来他有什么好的地方,也大概就是文学并没有拒绝了这个烂人。
        小温和:@爱郭襄 好像古代的才子都多情:heart_eyes:
      • 就是我咯_df0c:学校的牌子还是他题的字。从道德来说,他确实是今天所说的渣男
        小温和:@就是我咯_df0c 才子多情: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老po锣:滥情一生
        小温和:@老po锣 是啊 被辜负的女人们是何等的绝望啊
      • 琪1128:太棒了
        小温和:@琪1128 谢谢宝宝
      • 婉㚥:郭渣男:-1:
        小温和:@婉㚥 他也有好的地方呢:blush:
      • 瞿栾镔:很不错
        瞿栾镔:@小温和 应该的
        小温和:@Xece_13_ 谢谢

      本文标题:郭沫若为情所念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vg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