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像稻盛和夫说的“现场有神灵”,设身处地更能解决基层问题的话,那么就完全有条件去削减一半的会议量了。
问题在于,会议并不单纯是开会,更多的精力会花在摸索研究与指导培训上。不要埋怨开会太多,大把的精力其实是在解决沟通成本与工作效能的问题。
说到成本,微信的确是个好工具。看似微信办公提高了工作效能,但这种效能落实在执行层面会好些,而谋划研究层面却显得拖沓,显得不可靠,或者不慎重,远没有面对面沟通更真实。
很多层级管理由此趋于扁平化,引发现有机制运行的无序,额外增加管理成本和信任危机。不信任,会引发更大的开销。很明显,并不单是员工。但也并非不信任,而是大量细致而具体的工作格局,造成角色定位的失控,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想想这么多年,我们到底从工作中收获了多少。你会发现,曾经的老经验老办法,曾经的老关系老门路,在现实环境面前正在不堪一击,趋于窘境。一方面体验着社会公正公开公平的快感,一方面几乎无法找到哭诉衷肠的人。一方面挤破头皮去争上游,一方面看着上游的人正面临焦头乱额。
是这样么?你会退缩不前么?当然不会。体制内的人,甚至比贫困户脱贫面临的改变更艰巨、更痛苦。
事实上,我们并不完全弄懂这个世界。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总会有一大堆恰如其分的理由。看不惯就一味责怪,看懂了又食之无味,每天大起大落,庸人自扰。情绪和认知变得太快的人,生活往往过得一团糟。
鸡汤喝多了,连鸡腿肉都懒得去吃。再好吃的饭,也得空点肚子才能消化。满大街的胖子,何尝不是管不住嘴的人?真正的吃货,更懂得追求真实自我,更乐意寻找最中意的美食,更懂得什么时候放下碗筷。你,行么?这个问题,连问自己的勇气都没有。
顺境不骄,逆境不馁。这不仅是生存方式,更是锤炼自我心智的大好机会。现实很残酷,多是妄想造的孽。但守住心,让心静一静,净一净,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把心放在事上,人就会找到自然而然的投入与努力。
那种感觉很惬意,很充实,也十分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