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拾趣

作者: 高慧_ | 来源:发表于2020-09-14 07:15 被阅读0次

    赶集拾趣

    01

    一说赶集,娘哈哈笑了起来,爸爸也跟着笑,我也笑了。我们高度默契的笑容里面有个故事。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979年的腊月二十四,年前最后一个大场集。去赶集是童年里最感兴趣的事,村里几个男孩喊弟弟去赶集,娘不让去。娘说马上要过年,需要置办的年货很多,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了。弟弟刚八岁,哪里懂这些?不让去就哭,里外缠着娘,哭闹不止。娘心疼了,从衣兜里找出五分钱来,给弟弟说,拿去吧。弟弟揣着来之不易的五分钱,乐颠颠地随小伙伴去赶集了。过了半晌,弟弟回来了,手里举着五个钻天猴,兴奋地向娘炫耀---------说到这里,娘叹了一口气。“那时候是咱家最困难的时候,拿五分钱去赶集,说起来就心酸,现在可好过多了!”

    02

    大场集离我们村近,稍远些的桑桥集也是经常赶的。去桑桥赶集正好有戏,我和同岁的巧站在舞台前看戏。老生的脸涂的红红的,戴着长长的胡子,穿着蓝色的长袍,厚底鞋。不知演的是哪一出,唱词也听不清,反正感觉新奇好玩。听说剧种是乱弹。戏不常有,大多逢集赶会才有,遇到有戏,村里的人们把附近村的亲戚邀请过来共同看戏,趁此机会见见面,叙叙家常联系感情。赶集看戏难得的童年乐趣。

    03

    最繁华的集市当属冠县县城腊月二十七的年集,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各种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

    虽然在超市或网上能买到所有物品,但为了体验年的味道,还是要到年集上走一走看一看,说不定能遇到一些趣事,和一些新奇的东西。

    走过拥挤的体育场路,来到小桥头,一般这里有卖稀奇古怪的东西的。果然,刚过桥,听到一声久违的叫卖声:“蚕豆,面蚕豆,好吃不贵的面蚕豆!”啊呀,还是他,熟悉的略带沙哑嗓音。我兴奋地跑过去,“买两斤。”不顾得问价,怕卖没了。卖蚕豆的是万善的老头,每年都骑自行车来城里卖蚕豆,他的蚕豆个大均匀,闻起来香,吃起来面。他秤着蚕豆,我问他:“老伯,怎么好几年不见你了?我可喜欢你的蚕豆呢。”他叹了一口气:“唉,别提了,得病了,歇了好几年。”哦,怪不得。“我这蚕豆是东北亲戚邮过来的,我自己创的配方独家煮制的,好吃着呢。”可不,这样的好吃头在超市是买不到的,正好马上过年了,自己吃招待亲戚都是极好的。拿好蚕豆,回头看老伯清瘦的身影,正在忙着招徕另一个生意。

    04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是冠县东古城传统庙会的日子。庙会是更大范围的集。这一天,来自山东、河北、河南赶会的人摩肩接踵。在这里逛庙会、赏民俗、看杂技表演,多种日用商品摊点,小吃摊点,名类繁多,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大约五六年前,趁东古城庙会期间,我们拉着横幅去庙会搞法律宣传。宣传地点就设在连接冠县和河北省馆陶县的七一大桥桥头处。庙会上,游人如织。我们的法律小摊也围满了凑热闹的人群,各种法律问题应接不暇,效果很是不错。在宣传中,有群众反映七一大桥建成但不通行问题。我们站在桥头上远望,大桥笔直宽敞,桥面光洁如镜,好一座现代化的大桥。经过仔细询问和观察,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大桥修缮期间,附近村在桥北建了一座浮桥,以解决来往车辆交通问题。过浮桥要交通行费,过桥费成为一项不小的收入。一旦七一大桥通行,浮桥就要拆除,不能收费了。所以,七一大桥桥头人为地堵着不开放,严重地影响了冀鲁两地的交通顺畅和两岸人民的正常生活和交流。我们发现问题之后,迅速向相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反映群众呼声,引起重视。没多久,大桥开通了。那次庙会宣传,在喧闹中办成一件为民服务的大事,恐怕鲜为人知。

    所谓集市,历来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现在互联网时代,线上交易突飞猛进,各种物品极大丰富,手机一划拉,快递送到家,哪里还用得上集市?也许,若干年之后,传统的集市会彻底退出人们的生活,但它的历史功绩将永存史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赶集拾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no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