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死后,舜正式接位,寻找继承人。
尧典第一下 虞夏书一
佥曰:「伯禹作司空。」
司马迁注:皆曰,都说。大家众口一辞:大禹作司空。
天子下属三公:司徒、司马、司空。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加起来一百二十人,在天为星辰,在地为山川。
郑玄注:帝尧时期,冬官为共工。舜推举大禹治水,帝尧知道他有圣德必然成功,所以任命大禹为司空。
之所以成为大禹为伯禹,因为大禹已经继承了他的父亲鲧的爵位。
还有说法讲司空的责任就在于解决沟渎雍堵,也就是水患。《白虎通·封公侯篇》说司马主兵,也就是军事;司徒主人,也就是人事,司空主地。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司马迁注:俞就是然,赞同的意思。咨就是嗟,我理解为语气词,懋就是勉。
马融注:懋就是美。
合起来看,这是舜在夸赞大禹治水的功绩,「你平水患,做得漂亮啊!」
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让,在书的前面提到,推贤尚善叫让,可以理解为推荐。
郑玄注:稷,就是弃。帝尧时期天官是稷,大禹推举弃当天官。后人纪念后稷的功劳,所以就以官名通称。官名取代了人名。
这种现象还见于地名取代人名,因为地名更为出名,更为好记。
稽首就是拜头到地面。
帝曰:「俞,汝往哉!」
郑玄注:然其举得其人。汝往居此官,不听其所让。
郑玄认为舜不同意禹的推荐,但是下文明显舜高度评价了弃、契和皋陶。留一个疑问。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司马迁和马融注:阻=祖,就是开始的意思。
郑玄注:洪水时,民众开始饥饿,是当时担任稷官的弃,种五谷救活了民众。
黎在《释诂》中的意思是众人的众。
后在《汉书》中注解为主。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司马迁注:逊解释为驯,也就是顺。
马融注:五品之教。
郑玄注:五品指的是父、母、兄、弟、子。
契是高辛氏的儿子,帝尧时期的死徒,殷的先祖。敢情,夏商的祖先早在龙山文化晚期的山西就已经剪不断理还乱。契作死徒能够顺服百姓,家庭合睦。一想到殷墟大规模的人殉,这种理想化的想象,我总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女作士。」
司马迁注:宄=轨。
郑玄注:猾夏,侵乱中国。强取为寇,杀人为贼,由内为奸,起外为轨。士就是察,主察狱讼之事。
这下知道为什么婚外情叫出轨了吧。
女作士,马融注:狱官之长。
《大传》说: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则责之司马。司马负责军事与典狱。
《说苑·修文篇》说:皋陶为大理,这里的大理应该就是大理寺的大理。
皋陶为司马,对外征服蛮夷,对内摆平贼寇奸宄。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