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养人树养心

作者: 黄源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5-11 18:28 被阅读52次

    七月三十日下午,我们班级来宁德聚会的同学,乘坐大巴车迤逦来到贵村。一下车,我就被眼前参天古木,成片的大樟树林震撼住了。很少出远门本来就孤陋寡闻的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原始森林般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电视上也曾看过,但是没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古诗里也曾读过,但是没有温度和气息的感觉。在我的生活和旅游半径里,偶尔看到的古树都是独木不成林的,大多是风景区里硕果仅存的“独行侠”:如安溪清水岩的“枝枝向北”,又如泉州开元寺里那棵历经中世纪风霜,传说开过莲花的古桑树。

    古树木是数百年风霜雨雪的亲历者、见证者,每棵古树都有一部凝重的历史,人们总喜欢赋予古树木更多的精神内涵。因此,每当我们走到古树木下时,敬畏之心便会油然而生。贵村的村民也不例外,大树树下也有村民焚香爇烛,鼎礼膜拜留下的痕迹。我知道,那是贵村人世代传承的对大自然的虔诚敬畏和对于绿色生命的热情礼赞。

    当我们对这片樟树林表达景仰、啧啧赞叹时,一位当地村民兴冲冲走了过来,神情自豪地指着河岸边一棵乍一看不起眼的树木,卖关子对我们说:“你知道那棵是什么树吗?”“那是降香黄檀”。我们班博学多才的李同学抢答成功了,村民微笑地点了点头,立即对我们刮目相看。那种树我从未见过,今天终于大开眼界了。同学们兴奋地围拢过来,纷纷拍照留念。能够近距离欣赏到传说中的檀木,大家心情格外兴奋和激动,大家在树下伫立仰望,细细品味什么叫机缘巧合,可遇不可求,什么才叫一饱眼福。

    于是,我想起了《诗经.伐檀》的诗句:“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今天看到河岸边的檀树,倍感亲切和应景。古代运输木材,主要利用水力,水上运输。古代,生长在河岸边的成材树木,其命运往往更加岌岌可危。而今天,生长在水边的这棵檀树却是根深叶茂,生机勃勃,今昔对比,树木命运多么迥然不同。

    村民说,这片林子里,最年长的树木有八百多岁,两百多岁的树木算是年轻的了。我在树下浮想联翩:树木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是个历经各种劫难的成材过程。其间要十分幸运地躲避过各种各样的天灾,当然,也要躲得过些许“人祸”。我曾经目睹过祸害樟树林的大虫子。那虫子圆滚滚,胖墩墩,发着绿光,面目可憎,令人不寒而栗瘆得慌。一旦这种虫子泛滥成灾,就会给樟树林造成灭顶之灾。

    贵村这片古老的樟树林,数百年来躲过各种虫灾天灾,若有神助地完好无损地保存到了今天,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一个传奇,堪称神勇。足见贵村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有多高,这一切,值得人们称道和学习的。我每走一步路,都会不自觉地抬起头来,一次次地向这片樟树林表达深深的敬意。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灵得到净化。

    这片樟树林,从历史深处走来,盛夏时节,生机盎然地屹立在贵村肥沃的土地上,用那青翠欲滴的枝叶,笑迎八方宾朋,给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游客带来无比惬意和无边的遐想,给人们带来绿色的享受和诗的意境。我不由自主地被这片樟树林迷住了,徜徉在树下踱步,流连忘返。

    回程的时候,我拾起村民随手拔起的那株小树苗,仔细端详,想带回家把它种植在闽南老家殷红的泥土中,又怕它水土不服;想掬起树下的一捧柔软的泥土,可是始终没能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开。要让一株纤弱的小树苗异地成活,茁壮成长,二百年成材,多么任重道远啊!

    大巴车上,我班学贯中西,以用哲理思考人生见长的叶同学,感慨良多、深情款款地说:“山水养人树养心”。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写于2017年11月29日,2019年5月11日重新修改发布更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水养人树养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hf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