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自带干粮的出门女

作者: 蓝心碧雪 | 来源:发表于2020-10-20 10:31 被阅读0次

        不知道你们那里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在我们这里(山西高平)有着这样的习惯。就是倒插门女婿,如果到女方上门,是要承担起女方家所有的责任的。是顶一个儿子使用,并且继承女方的家产。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是泼出去的水一样,回到娘家就像走亲戚一样,家里所有的一切都留给了那个独挡门户姐妹。入赘的男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这家的顶梁柱。家里家外,一切都是由入赘的男人掌管。这就是我们这里不成文的传统习俗和规矩,自我记事起,周而复始一直沿袭自今,从未改变。

        前不久,这一优良的传统,被村子里一入赘的上门女婿打破了。女方家的母亲,也就是入赘者的丈母娘,得病住进了医院,按照惯例,也就是我们这里的乡俗,理应由在家的女儿承担照顾和治疗责任,嫁出去的女儿,可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稍做补贴。可上门女婿不干了,非要和嫁出去的女儿平摊住院费,要吵着和嫁出去的女儿打官司,上法庭解决。亲戚本家都上门说合,可怎么也说不通。最后弄得自家姐妹成了仇人。

        这不,前几天,女儿家里的母亲去世了。嫁出去的几个女儿,不和留在家的女儿商量,几个外嫁女商量着摊钱,给自己的母亲买了官板。母亲出殇那几天,外嫁的几个姑娘都是自己带着干粮,为母亲守灵,直至安葬完毕。

        我听了这种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边,很是气愤和不解。是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嫁出去的女儿与留在家的女儿有同等照顾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按照乡俗民理,这种事就说不过理去。不管女方家的家产有多少,作为上门女婿,你是认可了的,就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女方的父母。这不是谁规定的,也没有规则法则那样可供你查询。这是地地道道的乡规民俗。在农村,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法通理不通,理通法不通。但在这样的尴尬处境前,我们要讲的是乡规民俗。只要乡规民俗合情合理,我们就有必要和义务去遵循,遵守,遵行。不能为了自己的一丝小利,而丢掉传承了载以数记的乡规民俗。从而让人感觉你是个不同情理,不能交往的异类。这只会让你的后代,在村子里,很难抬头和乡亲打交道。醒醒吧。

相关文章

  • 回家自带干粮的出门女

    不知道你们那里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在我们这里(山西高平)有着这样的习惯。就是倒插门女婿,如果到女方上门,是要...

  • 干粮

    以前,我们出门在外,赶不回家吃饭,会带干粮,路上吃。我们苏北沿海地区,有两种干粮。 一种是烙饼 以前我父亲赶海去沙...

  • 读知彌 | 自带的干粮

    炊烟,最是故乡图景中的典型形象。让人忆想绵绵。 故乡的炊烟中,定会有烙饼的味道。让人回味念念。 所以,我认为知彌先...

  • 出门,回家

    还是按捺不住想出走的心呀 少年,就永远在路上 哪里都想去,穿上鞋,背上包,带上手机和三块钱,我们出发! 哦对了,别...

  • 出门,回家…

    出走自家门,满眼风光美,淌过小河水,爬上了小坡北,又赶上了大雨尾。 颤颤巍巍下坡南,又来到大山前,翻过了大山又层峦...

  • 出门•回家

    我经常出门, 有时出差, 有时出游,乐此不疲。我的父母年过古稀,居家喜静,被我笑称“宅公宅婆”。宅公宅婆大...

  • 出门回家

    我每天经常做两件事,但其实是一件事。先开门再锁门,然后出门。过一段时间先开门再锁门,然后回到家里面。 我发...

  • 出门&回家

    转发: 你出不来的门, 是多少医生、护士、交警、特警、社区工作者、公安、城管、志愿者、环卫、协警、法律工作者、救护...

  • 【文字163】二嘎和他娘

    求学往事 (二) 住校的同学,平时都自带干粮,学校的伙房只给集体熥一下,就着锅底的开水,吃自带的馒头和咸菜。 但每...

  • 避暑去

    早上带上干粮、吊床骑去呼吸点新鲜空气傍晚回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家自带干粮的出门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nr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