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谒谨遵父亲寿梦遗愿,王位传弟不传子,认定兄终弟及,目的是最终能让季札坐上王位。
然,待到国君的位置终于属于季札了,却因季札出使他国没有回来而被僚窃取了。
这个结果让公子光,也就是阖闾极为不满,他私下抱怨说:“如果按照父辈兄弟相传的次序,季札应当立为吴王;如果依循父子相传的旧例,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为国君,哪有僚什么事,他凭什么做国君?”
因为不满和怨恨,阖闾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取而代之,虽说心里想千方百计地弄死吴王僚,但表面上却恭恭敬敬,没有丝毫的僭越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王僚在君王的宝座上已有十年,这十年间,吴国进一步崛起、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可以与楚国抗衡的强国。
阖闾虽没能继承王位,却也得到了吴王僚的信任和重任,在战场上屡立战功,逐渐成为手握重兵的大将,此时的他是春风得意。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阖闾似乎已经淡忘了想要夺取王位的想法。
然,伍子胥的出现让这个即将熄灭的火苗又重新燃烧起来且愈烧愈旺。
伍子胥来到吴国的目的就是要借吴国的力量为父兄报仇,虽说伍子胥积极为吴王僚献计献策攻打楚国,但吴王僚似乎看穿了伍子胥的意图,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吴王僚这步棋行不通,伍子胥借吴伐楚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伍子胥,作为资深政客,他深谋远虑,很快便分析出吴国各方面的政治势力,这时公子光进入了他的视线,。
当时的阖闾手握重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吴国可谓是呼风唤雨。而且与吴王僚相比,阖闾作为大将,对楚国的态度更为强硬。
于伍子胥而言,如果阖闾能够上位,对他的复仇计划大有裨益。所以,这之后,伍子胥便秘密投靠到阖闾的麾下,帮助阖闾筹划争夺王位的细节。
有了伍子胥的助力,阖闾那抹不甘和野心便迅速地放大。
伍子胥想要伐楚,公子光想要王位,各取所需,所以他们的结合于吴王僚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这时,他们计划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出场了,谁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