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乐心
今晚,在传统文化群听茉莉老师讲《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这一章中,老子将"道"的作用引入到政治和军事当中,他提出了三条处世的准则,"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其中,"慈"是处于第一位的。柔慈处事,"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几乎无往而不胜。如此以宽容为上,因为能包容一切,就能奋不顾身。孔子也说:"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这是符合"道"的)
老子的第二宝是"俭",因为简约,所以约束了欲望蔓延,所以万物效用的发挥才可以没有极限。
第三宝是"不敢为天下先",不慈、不俭,所以世上争端并起,不遵循谦卑退让之法,而争取领先,结果就只会被别人领先而导致自己的失败。
总而言之,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争端皆因违背了这三条原则,世人只有努力克服自己思想上的局限,谦和无争地对待一切,才会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世界,自身才会拥有无穷的生命力。
老师讲了一个历史故事:陆逊怀揣“三宝”巧胜强敌。
三国时期,关羽率军北伐,将魏国的于禁活捉了,又把曹仁围困在樊城。而此时镇守陆口的吴将吕蒙声称有病,回京都建业休养。
陆逊与吕蒙相见,说:“关羽最近逼近你的陆口,你怎么还回到建业来了?”
吕蒙说:“我知道,可是我的病很重啊!”
陆逊分析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经常欺辱人,他听到你生病的消息,肯定不做防备。如果现在给他个出其不意,可将其活捉制服。我们应与吴王好好计划一下。”
吕蒙说:“关羽向来勇猛,不但作战难以对付,而且他的威望和信义现在很高。他现在刚打了胜仗,信心气势都很盛,要制服他是不容易的。”后来,吕蒙见到孙权,孙权问:“你病了,谁接替你的职务呢?”
吕蒙回答说:“陆逊谋深虑远,可当此重任。而且他现在名声不大,关羽不会对他有所顾忌,所以他接任更合适。如果任用他,应当告诉他:对外要隐藏才能行迹,对内要暗中观察形势变化,寻找有利时机,方可战胜关羽。”于是,孙权召见陆逊,让他接替吕蒙的职务。
陆逊来到陆口,马上给关羽写信,信中说:“以前看贵军行动,以法制兵,能以小胜大。不仅打败魏国,而且有利于两国的同盟。我希望您能乘胜前进,最终实现霸业。陆逊才疏学浅,受命西来驻防,一向仰慕您,愿以您为榜样,希望您能周密筹划,制定方略,确保全胜。我本是一介书生,所见不免疏漏迟钝,勉强陈述我的意见。我能与威德崇高的将军您为邻,所以向您陈述我的愚见。所讲不一定合乎兵法,但确是真心。”
关羽看信后,于是放松警惕,进而轻视吴国了。
这时,陆逊把情况报告给孙权,认为捉拿关羽的时机已到。于是孙权暗中派兵而来,委任陆逊和吕蒙为前锋。大军一到,迅速攻占了公安和南郡两地。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陆逊正是利用了关羽的心理特点,心怀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关羽表现出谦下、学习、崇拜甚至胆小不敢与他为敌的态度,使关羽放松警惕,产生“意骄志逸”的心态,从而适时进攻攻取战略要地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一句至理名言,都有辩证思维的两面性。兵不厌诈,如果关羽能逆向思维,反观他人,就不会被对方掐中死穴。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慈"要把握一定的度。一般人看来,慈善的人更多表现为软弱,让人深感意外的是,老子却说"慈故能勇"。人并不因为慈爱而变得软弱无人,而是相反,变得十分勇敢、果断。因为是以慈爱作为心理动机,那种勇敢是非凡的勇敢,因为管理者把自己融进了社会这个"大家"中。团队充满的热爱,对人间怀着一股爱意。那么,凡是自己认为是人为社会增进福祉的事情,就会义不容辞的去做,美德是团聚队伍,凝聚人心的"磁石",是事业的根本。
德国思想家尼采说:"过度的美德和过度的罪恶都会毁坏事业与人生"。丧失美德而能保持事业长久不败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尼采也建议不要"过度的美德",好比是古代寓言故事讲的农夫对蛇的怜悯,因为那不叫美德,而实际上是对"恶"的袒护和纵容。
"仁慈"与"严厉"应该是领导艺术的两个不可缺的要素。所谓仁慈,意味着宽厚温和;所谓严厉意味着赏罚必信的严峻态度。众所周知,如果一个组织缺乏严厉的作风,组织中就会产生骄慢放纵的涣散风气,导致纪律松弛,效率低下。可是,如果只依赖严厉的手段,部下固然会对上司产生畏惧的心理,按部就班地工作,但不会心服口服,不会从内心产生主动承担工作和贡献于组织的情绪。因而,仁慈的管理是必要的。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