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要感谢这智能手机,它让写作变得非常简单快捷,我这一年里每天都要在手机屏上划划,一般不到两小时就出来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一点,立即公开发表了,也不用求编辑,再过一会就有人(我的读者哈哈)来分享,甚至点赞。虽然换不来现钱,但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变得有点成就感。稍为有点遗憾的是,要写出一篇有影响的好文很不易,虽然一年下来文字量不少但文章水平未见长进,阅读量不高就是见证。
我认为,爱好一点写作也部分地来源于天性,记得我才10来岁刚学做作文时就喜欢,总想通过这个得到老师的夸奖,那时就有虚荣心,这虚荣心到人老了还有一点。我在16岁高中毕业前夕就开始写所谓的小说,那时没有高考,高考已经取消多年,高中一毕业就意味着马上回家务农,读书的结局就这样,烦,于是想写作投稿找出路,作家的称号在我心里好荣耀,好舒服,写写划划就有饭吃,编点故事就行,以为这不难。当时就知道胡编乱造,革~命的大主题在那里明摆着,剩下的需要什么编什么,人家不也这样?
假大空的故事陆陆续续编了两三年呢,开始退稿还是编辑的亲笔信,后来退稿信变成印刷品,知道走不下去了。在稿纸上一笔一划,修改眷抄太辛苦了。特別是一稿多投得重抄好几份更是苦不堪言。最主要的是没有丰富的个人亲身经历和深刻的生活体验,满纸儿童话。天份还是不够,特别是很少看文学名著,不知好文章是什么样。
即使有那才能也有创作欲望,一想到在纸上打草稿,修改,眷抄,太烦人也不想写。从18岁后很多年几乎就没有过再来创作的想法,直到30岁那一年里才写了本30多万字的所谓小说,实际是长篇传记体散文,投了两回不行又停下了。这一停就是30年。
如果不是儿子给我下载个写作软件,我根本不知道手机里藏着这好东西。我问那《新闻头条》等各路文章铺天盖地是怎么弄上去的,他才帮我也弄一个。开始在平台上看到自己的文章的确感觉好,那喜欢仅次于在纸质书刋上发表。这一年里写了快50万字,如果在纸上写,3年也难写成这么多,还累的要死。手机上修改文章太方便了,工作量和纸上写相比十分之一都不到。如果没有这手机写作平台,我这辈子是不想再写什么文章,一是文章难写,二是编辑难求,三天两头去邮局寄废文也羞死人。以前那路yao不就是为了写大长篇活活给累死的?书成了人没了这代价也太大了,那名还是不要的好。
搞学问的终极目标,在我看,搞文学的就得拿出好书来,搞理工的得有科学发现或发明创造,否则全算不上成功,哪怕你当了大学教授。如今又捡起来写写,表面看真的称得上是不忘初心,实际上是一箭多雕,其中有一目的就是自玩。人都老了记忆力衰退很多,情感也不容易激发,但可以做到观点和叙事更平和更客观,可以减少浮想联翩式的假文。
据说脑力劳动可以减轻大脑功能的退化,退休没事写写文不正是一举两得一举多得吗?明年正式退休可能还会多写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