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婚姻育儿
聊聊给孩子约playdate那些事儿

聊聊给孩子约playdate那些事儿

作者: 罗环环 | 来源:发表于2018-06-09 07:21 被阅读72次

    早上在我们本地妈妈微信群里,看到两个妈妈在给孩子约playdate(就是约个时间让孩子们一起玩,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这两个孩子,一个1岁,一个才10个月,才这么一点点大,妈妈就开始操心孩子交朋友的事儿,我不由在心里感叹,在美国当妈妈,也不容易啊。

    不独有偶,前几天我在nextdoor(一款邻里发布各种信息的APP)上,也看到有人发信息,为自己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约小区同龄孩子的playdate,希望到时候孩子上幼儿园能有个熟识的玩伴。

    我隐隐感到一种交友焦虑。想想在国内,这么小的孩子找玩伴儿,压根儿就不是问题。畅畅小的时候,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老家,好像都不缺同龄的孩子一起玩,我们从来没在这件事情上严阵以待。等到上了幼儿园,同班同学大都住在临近的小区,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走,有时候孩子们要一起玩一会儿,而大人们也没什么事儿,那就顺理成章玩在一起了。除非周末有特别的安排,一起去公园,或者参加什么活动,需要提前约好。大多数时候,跟几个小伙伴儿们一起玩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根本不需要花额外的心思去想。

    那时候对孩子交友最大的威胁就是租房子要搬家,一旦搬家,玩熟了的小伙伴想再见面就不容易了。这是很多人包括我们一定要买房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孩子上学,为了孩子能有稳定的玩伴。

    记得我们搬进自己的房子以后,同一栋楼里就有好几个跟畅畅差不多大的孩子,其中一个男孩住我们同一层,还有一个女孩住我们楼下一层。有时候我做饭的功夫,孩子们就玩上了,从这一家串到那一家,又从那一家串到这一家。有时候做好了饭去叫畅畅回家吃饭,她却已经在别人家吃上了;有小朋友在我家玩,赶上我们吃饭,我也会留饭,不过多一双筷子一个碗,孩子们在一起吃,还能多吃点儿饭呢。晚上想下楼玩,临出门的时候敲一敲门,就一起下楼了。有时候则在窗户里看一眼,呀,谁在楼下玩呢,咱们也赶紧下去吧。大人临时遇上什么事儿要离开一会儿,邻居们都会说放心去吧,有我们看着呢。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很容易玩到一起,大人们也很容易熟识起来。

    来美国的第一年,我们住在apartment,小区里也有很多孩子,常常看到他们三五成群一起玩,跟在北京的时候很像。不过到底这里的人口密度要小得多,虽然很多家都不止一个孩子,但仍不如我们北京的小区壮观。那时候畅畅还不会说英语,而我们对这里也很生疏,常常是看着那些孩子一起玩,而加入不进去。

    不过我们很快发现,小区里有两家中国人,孩子年龄都跟畅畅相仿。虽不像在北京同一层楼或者上下楼那么方便,但也就是下楼上楼的距离。那时我们还不知道有playdate一说,有空就去敲敲门,在家玩或者下楼玩,权凭孩子们的意愿和天气。

    上一年级时,畅畅班上也有一个中国孩子,他俩有时候一起玩。熟悉一些后,我们两家就常常相互照应,哪家要是有点事儿来不及接孩子,另外一家就一起接走;孩子放假的时候要是你家有事就把孩子送过来,要是我家有事就把孩子送过去;有时候我们也一起约了出去玩。我们延续了北京模式,虽然从没有正式约一个playdate,但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间却并不少,而且大人们在这件事情上很放松,并没有把这件事儿看得多郑重。

    真正有playdate的概念,是在这里买了房子以后。别看住进了house,空间大了,还有了后院,但对孩子找玩伴儿来说,还真不如住apartment方便。

    都说这里的人很nice,见面一脸笑地打招呼,但过起日子来,都是一进门就关车库门,自己过自己的。这也难怪。刚搬进来的时候适逢夏天,我还常常开着车库门透透气,后来看新闻里说有人尾随进车库门发生了枪击案,加上在附近看到过coyote、蛇等各种小动物,我也觉得开着车库门不安全。所以大多数时候,各家的活动范围都是自家室内和后院。至于有人按门铃,朋友给我的提醒是,没有预约的门铃,要么是推销的,要么是形迹可疑之人,如果只有你和孩子在家,就最好别开门,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你呼救邻居都听不见。我一想,还真是这样。

    不得不说,住在这种独栋的房子里,比住公寓的时候,我确实生出了更多警惕之心。而大家似乎也都是这样,凡事先预约,邻居有时候给我送点儿东西,也先在微信上跟我说一声,一是确认家里有人,二来也是避免没有预约的门铃声给别人带来的打扰。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要一起玩,再想像住公寓的时候去敲敲门,就不是很合适了。搬家以后我就发现,大家都习惯于约playdate,提前几天约好,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接走,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不预约就突然打扰,似乎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刚开始畅畅还不习惯,她一无事可做,就问可以去找谁玩。这样临时起意,我真不知道可以去找谁玩。

    慢慢我还发现,playdate不仅要提前约,而且大人对这件事 也看得郑重。邀请的家庭有时候会准备一顿饭,如果playdate的时间不在饭点,至少也会准备一些零食水果,而被邀请的孩子,有时候也会带点儿小零食或者其他小礼物,就像去别人家做客一样。很显然,这与以前畅畅跟小朋友相处的方式大不相同,少了些随意,多了些郑重。

    畅畅跟她们班一个女孩约过一次playdate,要去那个女孩家,确定日期后,我和那个女孩的妈妈又来回短信多次(英语不好,打电话怕听岔了啊,所以我俩都选择发短信),才确定了具体时间。我感觉对方很在意这次playdate,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自己做点儿点心带过去比较好。果然,对方准备了自己做的甜点、各种水果和饮料,是小而精的下午茶。被别人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我当然感觉很荣幸,但假如孩子每一次playdate都要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我觉得我也吃不消。

    畅畅还跟一个同学约过play date,这个妈妈更能干,不仅给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吃食,还负责孩子们玩。我本来以为,像畅畅这么大的孩子,自己玩就可以了,只要不打架、没有安全问题,就不用管他们。但她不,我在她家的那一会儿,但凡孩子冷场,她都要出主意,问孩子要不要玩这,要不要玩那。我去接畅畅的时候,她正带着两个孩子做饼干。

    我也给畅畅跟小朋友们约过几次playdate,一般我只准备吃的,而不管他们玩什么,除非他们向我报告有问题需要我,或者我听到起了纷争,否则我不介入。一方面是躲懒,有小朋友来一起玩,我正好把自己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是我的英语实在是跟不上他们,哪怕是中国孩子,在一起玩都是说英语的,有时候我是真的听不懂,就算我听懂了,说我也是用中文,他们反而觉得别扭。既然如此,我还是少说为妙。

    以前我家基本不买薯片、果汁、冰淇淋之类,但畅畅跟小朋友约过playdate之后,我也时常在家里备一点。虽然我很不喜欢这些东西,但孩子们喜欢啊,畅畅也喜欢,它们代表了这里的一种生活方式。既然生活在这里,就难免要向这里的生活方式妥协,尤其是孩子,她未来还有很长的时间会这样生活。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们家很小,又没有什么新奇的玩具,连电视都没有,约了小朋友来,他们会不会觉得很无趣。但这个意思,却不能让畅畅知道,但凡她主动提出来要跟谁约playdate,我都会跟对方的妈妈约,至于能不能约到,那是另外一回事。“不求(需求)不应,有求有应”是我跟孩子相处的一贯原则。虽然给她约playdate也常常让我备感压力,但谁让我当了妈妈呢?即便这个“应”对我来说很难(我最发怵她要约美国孩子),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啊,在孩子的需求面前,妈妈再想退缩也只能把自己往前拉。

    有时候真的很怀念畅畅在北京的时候跟小伙伴儿们相处的方式,那么自然而然就玩在了一起,大人们也能顺便聊聊天儿,真是轻松自在。虽说这里孩子们约playdate大人们也能聊聊天儿,可是你想想,是带着礼物在别人家做客一样地喝着下午茶聊天自在,还是在小区的凉亭里几个妈妈聚在一起天南海北地侃自在呢?

    以前总是觉得,住独栋的房子,空间大舒适,也不像住公寓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会相互影响,是一件很值得羡慕的事情。真的住到这样的房子以后,才发现个人空间是有了,但也很容易变成“孤家寡人”,不像住公寓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有那么多“不得不”的连接。以前觉得这些“不得不”很恼人,现在却期待能有这样的“不得不”。“不得不”是无奈,也未尝不是轻松自在。

    所以在美国,不止孩子之间要约playdate,大人之间也要办party,或者约饭局,以此来打开以及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正是因为没有那么多“不得不”的连接,所以必须去寻找一些由头。对擅长交际的人来说,这样的环境自然是如鱼得水,可以很容易过滤掉自己不想交往的人,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但对不擅长交际的人来说,因为没有那么多“不得不”的羁绊,就会落入绝对的孤单。我常常觉得,在美国,离群索居(不合群)是比在中国更危险的事情。美国社会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也比中国要高得多。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这里的父母,会在孩子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就想着给他们约playdate,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要从娃娃开始抓起。如果碰巧能找到一个脾气相投的小伙伴,两人能相伴一起长大,日后成为发小,那是很值得称道的事情。

    当然,约playdate也有好处。比起在北京我们常常以同小区/同班同级来找玩伴儿,这里约playdate显然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住公寓,会遇到什么样的邻居什么样的小伙伴儿,我们是无法掌控的;但是约playdate,我们想跟什么样的孩子和家庭交往,却是可以选择的。从这个角度,“有的选”当然比“不得不”好,但也别忘了,选择亦即烦恼,人拥有越多的自主权,就要付出越多的心力。

    我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在约playdate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比在北京住公寓自发找玩伴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规矩”一些。想一想啊,如果孩子从小就去别人家做客,从小就按照做客的标准被父母要求,他在言行上是不是会更规矩更有礼貌一些?相比之下,我们在北京小区里的玩法,就显得更多野性。我较少见到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孩子大叫大嚷,不分场合地恶作剧,他们大都表现得彬彬有礼,很nice;而像畅畅这样半途从中国来的孩子,有时候疯起来会不知道分寸,没有轻重。

    当然,这并不绝对,只是一个很粗浅的感受。而且除了playdate的影响,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和相处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方式,都会塑造孩子的行为模式。我只是觉得,当我们在说,中国的孩子如何如何,美国的孩子如何如何,以及中西教育理念的差别如何如何时,千万不要忘记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脱离文化背景谈教育就是耍流氓”。而文化背景,其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孩子找玩伴儿交朋友的方式,就是它的一部分。

    说起来,我并不太担心畅畅跟小朋友们约playdate。虽然她在跟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时候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北京的成长经历,让她有充足的机会跟不同性格的孩子接触,她自己心里其实很明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没有也无所谓。至于她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后她总能看见、修正,也许要经历很多冲击,也许要经历很多沮丧甚至伤心。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可以教导她,却不能替代她去经历。

    相比之下,我倒是有些担心妹妹,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知道她会怎样积累跟小伙伴们相处的经验?到那时,我是不是也应该像本文开头提到的妈妈们那样,给小小的她约playdate呢?

    这恐怕本质上是给妈妈的挑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聊给孩子约playdate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oz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