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吾道付沧洲”——世俗百态622】
【朱熹的“吾道付沧洲”——世俗百态622】朱熹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立说二千多万字,成为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也是诗人,留下诸多的诗作,脍炙人口的有《观书有感》《春日》《劝学诗》等几首。
我这次到武夷山旅游,还知道了朱熹晚年做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沧洲歌》。
富贵有余乐,
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
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
更听华亭清唳,
千古恨难收。
何以鸱夷子,
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
有余谋。
收身千乘卿相,
归把钓鱼钩。
春昼五湖烟浪,
秋夜一天云月,
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
吾道付沧洲。
【朱熹的“吾道付沧洲”——世俗百态622】【评点】
朱熹的这首词,反映了他晚年壮志未酬、无意功名,有志立言的宏愿。
朱熹1130年出生在尤溪,14岁时父亲病逝,随母亲迁居崇安五夫里(现武夷山市),19岁就高中进士,可一直到24岁,才首次上任福建同安主簿,到28岁时就辞官归乡。朱熹自此回到崇安五夫里,整整二十年时间在这里著述研究、授徒讲学。朱熹一直到了50岁,才再次出任江西南康知军、浙东提举、漳州知府等官职。
绍熙三年(1192年),62岁的朱熹尊早年逝去父亲的遗愿,在建阳考亭定居,并修建了竹林精舍,授徒讲学。后来为避讳印度佛祖的竹林精舍,改为沧州精舍。此时的朱熹名声远播,四方学者趋之若鹜。
两年后的1194年七月,65岁的朱熹奉召赴京城临安,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读,为宋宁宗皇帝讲学。然而46天后,朱熹就被免职,失望地回到建阳考亭。第二年,又发生了反对理学的“庆元党禁”,道学被斥为“伪学”,不少支持的官员被罢官和流放。
可以说朱熹晚年的官宦生活并不如意,其倡导的道学也被斥为“伪学”,于是朱熹充满悲愤地写了这篇《水调歌头·沧洲歌》,并刻在沧州精舍大门石碑上。
朱熹在这首词中,用了四个历史典故,用李斯的“东门黄犬”、陆机的“华亭清唳”,来感叹宦途之凶险,福祸之难卜;然而朱熹没有学范蠡的“散发弄扁舟”、严子陵的“归持钓鱼竿”,而是强调“吾道付沧洲”,表达了他继续著述传道的愿望,继续践行张载提出的“为往圣继绝学”的宏愿。
20180809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