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吴晓妮、刘沛方、明佳丽、王霞、高丹、樊婵娟、南亚琼、苏帅铬(语文)
冯淑娜、朱美娟、赵敏、柳秀丽(数学)
苏肖茹、宁甲婷、南彦琴、王婧(英语)
六月第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六一儿童节,也是 2021年的另一个二分之一。课题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六月这个晶莹的露珠里滚动着……今天的活动由南同学就《Rudolf's big,red nose》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落地,和大家进行三次任务设计的修改思路、设计思路以及课例解读的分享。
学习任务的修改思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872/7d05d168240ce236.jpg)
阅读重在培养学生按意群阅读的阅读技能,所以第一次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利用3W的学习方式搜集整理文本2~5自然段的重点信息,但是第一次落地发现,学生可以正确的完成表格重点信息整理,但是并没有真正对文本做到整体理解,只是有针对性的就表格完成表格,所以第二次设计我以学生整体理解文本为出发点,加入段落情境中让学生进行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872/f772c3c80185937b.jpg)
以学生按意群阅读为培养目标,任务一从搜集信息修改为加入有时态考查的片段式文本整理,在此基础上,用Ask and answer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进行了验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872/d86217a2a057d7b1.jpg)
文本学习结束,任务三的设计在夯实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二次改编,从消极不积极的语言表达改编成积极肯定自我的表达,但是第一次试讲发现,没有对原文进行二次整体语言感知,直接跳跃到提升语言环节,学生的思维跳跃受到牵绊,所以在文本整体学习结束,我加入了对文本情节的二次整体复述,保证学生对原文先做到语言熟知。
评课议课:
苏同学作为主持人发问:从表格~整体理解,2次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学习能力有无提升?
宁同学:表格只考查了学生对关键词的搜索,对理解整体文本,学生按意群阅读的能力培养帮助不大。
高同学:几次设计调整发现,一次比一次有梯度,原因是因为一次又一次试讲,学生水平逐渐加深,所以设计也在逐渐提升,如果是初次接触这个新课,最终确立的这个任务设计学生能力是否可以达到?
南同学:对于高同学的疑问,对于任务设计,因为过多的担心任务的高与低,所以学生学习能力也总是随着学习任务的设计有小幅度提升或原地不动,所以学习需要平台,日积月累的登高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慢慢有质的飞跃。
刘同学:故事的学习重点是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语言,理解故事大意,通过学习方式的辅助表达自己对文本的学习输出,表格只能单纯的看出学生能整理关键词汇,但并不能真实的表达对故事的整体理解输出。
冯同学:在流程解说和学习任务解析上,理解故事“寓意”权重有些许重,我认为英语输出更多的应该是对语音语调的培养,是对语感的建立,以课程标准为基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上,对于阅读课有阅读课的培养目标,和语音课有不同之处但语音不分课型,应该是英语课所有课型中应该多关注的,所以冯同学的角度也给我们今后的阅读课有了一些帮助。
朱同学:英语目标的确立和数学大致区别不大,都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过程而实现。
吴大朋友:调整后的学习任务是否加入了语法时态变化等语言性知识考查点?如果有,那就相较表格,有了情境有了语言训练,但是,两种方式不同,但考查的内容区别不大?内容梯度上是否还可以考虑加深难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872/0d3f409e6fa39e47.jpg)
沉淀后所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872/5b368a4c25d486b1.jpg)
以课程标准为依托,我本次的课时目标有两个角度:1.读(认读文本)懂(内容懂、寓意懂,情景复现懂);2.学会能正视自己的独特之处。出于阅读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按意群阅读的阅读技能,我的课时目标在确立时对文本认读、寓意理解的权重把握?对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平衡把握?在理解故事寓意上有些许的偏重,因为寓意的渗透都已在每个小环节体会,所以今后对于寓言类的阅读学习材料目标的确立在读、懂上做充足设计就好。
约一群故友,谈天说地,与一群故友,相倚为强,一群人一起努力的样子,真美!
下期预告:
时间:6月8日
地点:录播室1
内容:基于案例,浅谈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落地
汇报人:柳秀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