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批评的时机
【情景再现】
某校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因上课调皮被老师打了一下,不过
老师马上醒悟过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还打电话给孩子母
亲,告诉她事情经过。第二天是休息日,孩子跑出去玩了一天。
这位母亲知道可能是孩子心里不好受,但又觉得老师道歉了,还
能怎么办呢?又怕提起来孩子难过,就没有和孩子彻底沟通。后
来,孩子虽然每天照样上学。可是渐渐地,孩子出去玩的时间越
来越多,并且不愿上学。母亲这才觉得事态的严重,想和孩子谈
一谈,谁知刚开了一个头,孩子就歌斯底里地哭叫道:“别说了,
【情景分析】
对孩子进行批评要恰当,如果不恰当,后果是十分严面的。什
么是教育的有利时机?这就是说当一件事发生后,就应立即教育
而不能拖延时间。上面事例中那孩子被老师打后心里不痛快跑出去
玩了一天,母亲知道这一情况后,没有立即抓住这有利时机对孩子
进行教育,而是“犹犹豫豫”过去了。后来发现问题严重了,再想
进行教育,已经晚了,孩子已不愿接受教育了。孩子、老师、家长
都在无心中错过了教育和被教育的好时机
批评是一门艺术,采取简单的方法是不行的,这一点大家都一
定有真切的感受。如果曾有让你认可的批评,那一定是掌握好了时
机与技巧的批评。为什么不能这样来对待孩子的过失呢?巧妙的
批评才能在伤害最小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效果。
孩子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我们指出错误,也是很正常
的,可是往往我们有些家长孩子出现问题平时不说,最后秋后一
起算账。孩子一但有个问题,一边说着“可气死我了”,一边借
机把陈芝麻烂谷子一起说出来,把孩子说得一文不值,
要知道,教育孩子不是要出气啊,否则你的气是出了,孩子
却往往更难以管理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把批评当手段,不能
当目的!孩子出现问题,就事论事,温和指出,因势利导,改掉
就好。
批评是爱护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家长常用的一种方法。运用批
评要沟通情感、提升自尊、树立信心、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家长和
孩子双赢的目的。因此,批评时机的选择要正确。下述几种情况
不宜批评孩子:
(1)未弄清事情的根由时
听到或看到孩子有失控行为,家长往往会非常气愤,觉得无论
是丢自己的面子,还是违背社会公德讲,该孩子都应受到痛斥和处
罚。于是马上对孩子劈头盖脸得批评一通,结果,孩子要么硬起脖子
顶你,要么流着眼泪受委屈,从此委靡不振,甚至将记恨埋在心里。
这样的批评,家长当时就解决了,可隐患也留下了。
(2)另有急事要处理时
当有急事要处理而孩子又有了问题时,家长往往心绪烦乱,希
望快刀斩乱麻,简单罗列他的“罪状"后,再给个警告“你好好反
省,等我回来再跟你算账”,然后甩手走了。孩子羞愧恐惧,身心
颓唐,与家长成见日深,仓促批评引发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
的长期矛盾。因此,在自已有急事顾不过来时,千万不要草率批评
孩子。
(3)没弄清楚孩子心态时
有了过错,孩子一般会产生四种类型的心态:第一种是满不
在乎,认为反正父母不喜欢我,我说什么父母也不会相信,豁出
去了。,在这种心态下,他斜着眼望天,虽不申辩,但也根本听不
进去。,第二种是诚惶诚恐,反复自责,不知所措,感觉从此完
了,父母肯定不喜欢我了在这种心态下,家长的指责无疑是雪
上加霜。第三种是胸有成竹,心里已竖起了好几块挡箭牌,找出
好几条开脱理由,甚至约好了证人。这时的批评不但无力,而且
会让孩子感觉可笑。他会以胜利者的姿态炫耀自己、贬低家长。
第四种是含冤抱屈,主观上不愿做错事,而在特殊情况下犯了
错,心中既恼又委屈。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数落一通,孩子
有口难解,又无力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下次就难免有意做错事
气家长,因此在不了解孩子心态时,运用批评会是无效甚至负
效的
(4)发现孩子重蹈覆辙时
以前曾犯过类似的错误,这次重犯,原因可能是积习难改,也
可能是家长处理不当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果家长不做自我反
省,以为强调孩子不可救药,那么成见就会像火山一样压碎一颗未
成熟而单纯的心灵,家长的形象也在他心里打了折扣。孩子的病定
在哪里?你的药方是否对症?哪一味有效药要继续对症?哪一味
无效药必须更换?用药的剂量如何?用药的时机如何?怎样让孩
子相信你这服药是良药?这些都是需要家长认真思考的问题。孔
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必须经过脑力激荡才
能运用于实践,在管理孩子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多思多想,才能化难
为奇迹。
(5)未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时
家长在谈话前应考虑如何公正评价孩子的行为,通过什么途径
来化解目前的矛盾,通过谈话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如果这一切你都
没有想好,就不要去贸然批评,否则越批评越会使孩子反感。要想
尽快找到做好孩子思想功过的灵丹妙药,家长必须多学习教育理
论,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掌握教育规律,掌握基本的适用于现代孩子
的德育方法,以便在运用批评时运筹帷幄,稳操胜券。
(6)对面没有空座位时
绝大部分家长跟孩子谈话时都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不仅让
孩子站着,多数情况还要两手下垂,双脚并拢,头颜低垂,表情做
沉痛状,更甚者还会推几下,这种态势让孩子相信家长“都是为你
好”,恐怕很难,要想孩子接受家长的教导,不如从根本上改变对
孩子的态度,像朋友似的让孩子在对面坐下来,这样,不仅不会降
低家长的身份,而且从一开始就拉近了情感距离,消除了孩子的抵
情绪。家长也会在无形中放缓语气,使语言具有平等性和可接受
性,使家长和孩子的情感都得以提升。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前应
该虚位以待。要从孩子一生受益的角度用好批评,必须策划好批评
的时机和方略,前瞻到批评的效果,使家长和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
彼此相宣、共享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