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的依然是来自武侯区特校许超老师带给我的启发,许老师是一个有自己的教育背景基础,有自己的教育思考的老师。他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和哲学,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锁定行为干预的三大理论基础:中医学、潘菽心理学以及遵循自然规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并提出了行为干预的综合干预模型。
一、医学基础:中医学
医学分为中医和西医,同时也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西医是对抗思维,在对疾病的治疗中提倡定点干预,也就是哪里出问题了治疗哪里,让症状快速消除下去取得疗效,并不去考虑从根源上根治。中西是以和为贵的思维,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从问题的表象着手,深究内在的原因,强调人身体的阴阳平衡,去调和身体,虽然见效慢,但是却能从根源上逐步医治。
人的生长发育都是有原因的,包括从由近到远、粗大到精细、简单到复杂,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我们要向前推原因,而不应该只想着消除目前的行为。我们知道问题行为的出现是因为人和环境的不协调,如果排除了环境的原因,给了最好的支持,还是有问题发生的话,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从中医的观念我们要考虑,当孩子出现发育迟缓时,我们要从孩子的身体机能着手,强健孩子是身体,把缺的补起来,固本培元。
二、潘菽心理学基础
意识问题是潘菽心理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他认为,意识并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一种过程,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客观世界的综合的认识活动或认识作用。“知、情、意”的三分法体系是传统心理学的分类方法,潘菽创新性的提出二分法,即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构成了全部心理活动。他认为人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身体是心理的主体,心理是身体尤其是人脑的一种机能。
我们在关注人的问题行为同时,要看到意向,也就是做事的动力,在人的行动中是很重要的,很多问题行为的发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动力不足,是哪方面的问题我们就处理什么问题。
三、哲学基础
“一分为二”的思维,也叫“二分法”思维,也叫“矛盾分析法”。华夏文化的起源“伏羲八卦”到“周易文化”到“儒道文化”一直传下来,所有文化都教我们站在整体上看问题,统筹兼顾、允执厥中、知行合一、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人看问题本来就会“合二为一”,这种思维看问题具有整体性,能看到全貌,能站在高处看问题,能统筹兼顾各个方面,能顾全大局,也就是道家所描述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道至简”。
二分法思维是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是看到不好的方面也要看到积极的方面。
四、行为综合干预模型
基于以上三个基础有了行为综合干预的模型,也就是:行为人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人可分为身、心,身体上要考虑功能和形态,心理上考虑认知和意向;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人建造的环境,人文环境可用认知和意向理解。我们要用整体观看待行为,要意识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动态平衡又相对静止,综合干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