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龙”

作者: 含辛鱼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11:15 被阅读50次
    怀念“龙”

    当我被小龙的尖刺刺痛,我意识到,一亿年前的巨兽恐龙一定经历过同样的痛楚。

    “小龙”是我家两株桫椤的昵称。这是一种叫作“树蕨”的史前植物,它的名字是如此贴切,就是我们在墙角、渠边、山坑常见到的蕨草,却长着一棵树的身体。这些巨蕨浑身长满尖刺,通常有两三米高,甚至十米高。一亿年前,地球上的桫椤就像野草随处可见,因为它们正是那个时代的地球霸主食草恐龙的“主粮”。

    我初识桫椤,是几年前在吕田的集市上——那天在一个地摊上围了一圈人。摊主正用锯子锯一截“木头”。利锯落处,血色的木屑如雪花飘落。那“木头”有手臂粗,两米长,表面有螺旋状木纹。当地人称之为“飞天擒龙”,据说有“治痨”特效。围观者如获至宝疯抢,说明并不常见。有好事者向我解释:这是桫椤,偶见大岭深山,如今已罕见。我恍然大悟,这就是我在书本上认识的珍稀植物桫椤。我顿时觉得他们在围观一头被当街宰杀的珍兽,纷纷洒落的碎屑正是血。

    吕田墟一面,我见到的只是桫椤的“尸体”,我真正见到“活着”的桫椤,是我与大红鹰前年底在海南岛的一次自驾游后。岛中间的最高峰五指山,正是这种珍稀植物在热带的最后乐园。五指山有独特的小气候,虽然晴热,但经常来一阵雾,又来一阵雨,正合适喜湿的桫椤。高大的桫椤就长在山涧、路边,你垂手可及。它们泛着绿色的油光,健康而肆无忌惮,你甚至能想象群龙就在叶间穿梭。你如同走进一个蛮荒世界,只有屏息。桫椤是一种孢子植物,密密麻麻的种子就藏在叶子背面。成熟的种子掉落地面,会长成一株“小桫椤”。我太想拥有这么一株了,于是油生想据为己有的冲动。我见四下无人,便在桫椤脚下偷偷拔下一小株。我用唯一的一支矿泉水瓶把它装起,小心翼翼用报纸包起偷偷带出山。在离开海南岛的最后两天,我宁愿自己渇也不让它“渴”,时刻保持它的湿润,以致水淋淋地带上飞机安检。安检小姐善意地问我,这是什么?我窘迫的说,它“只是一棵草”。她笑着让我过关了。安检小姐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一一她并末让我把水喝掉,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安检妹妹!

    小桫椤“只是一棵草”不幸被我言中。它的初生卷拳只有米粒大小,虽然同样的绿油油,但它看样不能长成一棵“树”一一我侍它以真诚,它却报我以“草”。我异常的失落。

    我拥有一棵魂牵梦绕的真正的桫椤,是在离岛一年后。父亲的战友、东星村的郑叔听说我要找一棵桫椤,马上承诺我。他不顾70高龄,亲自上山寻找。两周后,我如愿了。我见到了两株近一米高的植物竖在了屋子的墙角。它们浑身尖刺,捣棰状的躯干上有数支被砍得齐刷刷的枝杆,如同倒放了两支拔了毛的松帚。

    它们真是植物中的“怪物”,须根如麻体大力沉,我须用两口大缸安置它们。知它们喜水,又在缸底铺了一层厚沙。这两株原本长于深山的“小怪”野性未脱,似乎不甘乖乖就范囹圄,栽种时不但把我的手臂刮出几道血痕,还把我手指扎出血。每天晚上,我静静地注视着它们,祈待它们生根发芽。由于没有一片叶子,我不知它们是生是死。几天了,它们的断臂残肢依然毫无生气地指向上,断口处竟开始流出暗红色的黏稠的啫喱状汁液,似张开臂膀向我和郑叔作无声的控诉。直到难熬的一周后,我发现株心竟长出一株一指长两指粗的翡翠绿幼芽。芽体履满褐色绒毛,如同一头刚脱掉胞衣的初生幼兽。芽头是圆盆状的卷拳,这是典型初生蕨类植物的幼芽,卷拳已有婴儿小拳大小,里面孕藏的正是日后的巨型羽叶。

    幼芽迅速长高变粗,绒毛也开始变硬。这些亿年前被恐龙噬食的植物,似乎血液也流淌着恐龙的基因。它们趁着暗夜生长,如同粗壮的阳具,健康而狂野;卷拳正中有一点明灭的豆绿,如同灭绝者留恋尘世的最后一瞥。作为同代者,它们就是植物版的“恐龙”一一亿年巨兽灭绝后,要依靠它们继承“荣光”。它们尖刺加身,茎株巨大,羽叶丰满,如同“龙”一般神秘而不能明状。“小龙”,我毫无悬念地给它们取了这样的“名字”。

    两周后,“小龙”幼芽长出的羽叶已有半米长。这是如同雀鸟羽毛的叶子,锯齿状的叶子对称生长。它俩似乎适应了这个狭逼的环境。一个月后,羽叶一米高,我的小阳台似乎已不能承载它们。自从阳台“住”了两株“小龙”,阳台的“原住民”两棵桂花、一株金银花、一株沉香、一株鸡蛋花、一株灯笼辣、一株葡萄的地位已“一落千丈”。它们宝贵的阳光已被植株高大的“小龙”褫夺,只能卑微地活在小龙的羽冀之下。而我的心里也只有“小龙”——之前的“宠植”己抛诸脑后。

    只要我在家中,我都会静静地凝望着它,并且从不惧尖刺,亲手触摸它。我仿佛听到每个漆黑的尖刺喷出的喘息声,看见庞然大物从它身体擦过的情景;翠绿的羽叶像鸟龙身上的羽毛,仿佛张翅就能飞出囹圄。一天夜里,我惯例触摸它,结果触到一坨软绵绵的东西。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树蛙——任凭我脑动如何的大开,也想象不到它是如何“飞”上八楼的阳台的?我希望它就此安家,并想,“小龙”终于有小伙伴啦。可是第二天一早,树蛙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同它来时的神出鬼没——我有点怅然若失。然而要命的是,失去“小伙伴”的“小龙”开始萎靡不振了——我见到其中一株小龙的叶子开始枯黄。直到有一天,新发的幼芽头上盘旋着一些蚊蝇——它们是不受欢迎的“小伙伴”,因为它们是死亡的“使者”。

    我有好一段时间不能走出“小龙已死”的事实。尽管还有一株“小龙”的叶子泛着绿色的油光,健康而肆无忌惮。但我还是不能确定它是生是死——正如当初它们没有一片叶子,我不知它们是生是死一样;就算有叶子,也不能证明它不会死亡。

    我静静地凝望着最后一株“小龙”,并再次亲手触摸它一一如果你不曾真正拥有过一株桫椤,你不会知道,我触摸的是一段亿万年的历史。

    时间是一枚向前疾驰的箭头,一旦发出永不回头。时间从不理会迅速后退成为小黑点、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人们一一人类之于时间的渺小如同历史长河里的一颗沙粒。亿万年的时间长什么样?你从“小龙”的身上就见到模样。亿万年来,它们的基因从未改变,它们摩擦过巨兽、曾被巨兽呑咽的身体此刻就被我触摸——如果你不曾真正拥有过一株桫椤,你不会体会到,我此刻触摸的不是小龙,而是时间。

                                                  2015.6.5

    【后记:第二棵“小龙”也因我搬离了居住地,不幸于一年后的2016年5月最热的时候,“追随”它的“先行者”去了。】小龙

    当我被小龙的尖刺刺痛,我意识到,一亿年前的巨兽恐龙一定经历过同样的痛楚。

    “小龙”是我家两株桫椤的昵称。这是一种叫作“树蕨”的史前植物,它的名字是如此贴切,就是我们在墙角、渠边、山坑常见到的蕨草,却长着一棵树的身体。这些巨蕨浑身长满尖刺,通常有两三米高,甚至十米高。一亿年前,地球上的桫椤就像野草随处可见,因为它们正是那个时代的地球霸主食草恐龙的“主粮”。

    我初识桫椤,是几年前在吕田的集市上——那天在一个地摊上围了一圈人。摊主正用锯子锯一截“木头”。利锯落处,血色的木屑如雪花飘落。那“木头”有手臂粗,两米长,表面有螺旋状木纹。当地人称之为“飞天擒龙”,据说有“治痨”特效。围观者如获至宝疯抢,说明并不常见。有好事者向我解释:这是桫椤,偶见大岭深山,如今已罕见。我恍然大悟,这就是我在书本上认识的珍稀植物桫椤。我顿时觉得他们在围观一头被当街宰杀的珍兽,纷纷洒落的碎屑正是血。

    吕田墟一面,我见到的只是桫椤的“尸体”,我真正见到“活着”的桫椤,是我与大红鹰前年底在海南岛的一次自驾游后。岛中间的最高峰五指山,正是这种珍稀植物在热带的最后乐园。五指山有独特的小气候,虽然晴热,但经常来一阵雾,又来一阵雨,正合适喜湿的桫椤。高大的桫椤就长在山涧、路边,你垂手可及。它们泛着绿色的油光,健康而肆无忌惮,你甚至能想象群龙就在叶间穿梭。你如同走进一个蛮荒世界,只有屏息。桫椤是一种孢子植物,密密麻麻的种子就藏在叶子背面。成熟的种子掉落地面,会长成一株“小桫椤”。我太想拥有这么一株了,于是油生想据为己有的冲动。我见四下无人,便在桫椤脚下偷偷拔下一小株。我用唯一的一支矿泉水瓶把它装起,小心翼翼用报纸包起偷偷带出山。在离开海南岛的最后两天,我宁愿自己渇也不让它“渴”,时刻保持它的湿润,以致水淋淋地带上飞机安检。安检小姐善意地问我,这是什么?我窘迫的说,它“只是一棵草”。她笑着让我过关了。安检小姐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一一她并末让我把水喝掉,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安检妹妹!

    小桫椤“只是一棵草”不幸被我言中。它的初生卷拳只有米粒大小,虽然同样的绿油油,但它看样不能长成一棵“树”一一我侍它以真诚,它却报我以“草”。我异常的失落。

    我拥有一棵魂牵梦绕的真正的桫椤,是在离岛一年后。父亲的战友、东星村的郑叔听说我要找一棵桫椤,马上承诺我。他不顾70高龄,亲自上山寻找。两周后,我如愿了。我见到了两株近一米高的植物竖在了屋子的墙角。它们浑身尖刺,捣棰状的躯干上有数支被砍得齐刷刷的枝杆,如同倒放了两支拔了毛的松帚。

    它们真是植物中的“怪物”,须根如麻体大力沉,我须用两口大缸安置它们。知它们喜水,又在缸底铺了一层厚沙。这两株原本长于深山的“小怪”野性未脱,似乎不甘乖乖就范囹圄,栽种时不但把我的手臂刮出几道血痕,还把我手指扎出血。每天晚上,我静静地注视着它们,祈待它们生根发芽。由于没有一片叶子,我不知它们是生是死。几天了,它们的断臂残肢依然毫无生气地指向上,断口处竟开始流出暗红色的黏稠的啫喱状汁液,似张开臂膀向我和郑叔作无声的控诉。直到难熬的一周后,我发现株心竟长出一株一指长两指粗的翡翠绿幼芽。芽体履满褐色绒毛,如同一头刚脱掉胞衣的初生幼兽。芽头是圆盆状的卷拳,这是典型初生蕨类植物的幼芽,卷拳已有婴儿小拳大小,里面孕藏的正是日后的巨型羽叶。

    幼芽迅速长高变粗,绒毛也开始变硬。这些亿年前被恐龙噬食的植物,似乎血液也流淌着恐龙的基因。它们趁着暗夜生长,如同粗壮的阳具,健康而狂野;卷拳正中有一点明灭的豆绿,如同灭绝者留恋尘世的最后一瞥。作为同代者,它们就是植物版的“恐龙”一一亿年巨兽灭绝后,要依靠它们继承“荣光”。它们尖刺加身,茎株巨大,羽叶丰满,如同“龙”一般神秘而不能明状。“小龙”,我毫无悬念地给它们取了这样的“名字”。

    两周后,“小龙”幼芽长出的羽叶已有半米长。这是如同雀鸟羽毛的叶子,锯齿状的叶子对称生长。它俩似乎适应了这个狭逼的环境。一个月后,羽叶一米高,我的小阳台似乎已不能承载它们。自从阳台“住”了两株“小龙”,阳台的“原住民”两棵桂花、一株金银花、一株沉香、一株鸡蛋花、一株灯笼辣、一株葡萄的地位已“一落千丈”。它们宝贵的阳光已被植株高大的“小龙”褫夺,只能卑微地活在小龙的羽冀之下。而我的心里也只有“小龙”——之前的“宠植”己抛诸脑后。

    只要我在家中,我都会静静地凝望着它,并且从不惧尖刺,亲手触摸它。我仿佛听到每个漆黑的尖刺喷出的喘息声,看见庞然大物从它身体擦过的情景;翠绿的羽叶像鸟龙身上的羽毛,仿佛张翅就能飞出囹圄。一天夜里,我惯例触摸它,结果触到一坨软绵绵的东西。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树蛙——任凭我脑动如何的大开,也想象不到它是如何“飞”上八楼的阳台的?我希望它就此安家,并想,“小龙”终于有小伙伴啦。可是第二天一早,树蛙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同它来时的神出鬼没——我有点怅然若失。然而要命的是,失去“小伙伴”的“小龙”开始萎靡不振了——我见到其中一株小龙的叶子开始枯黄。直到有一天,新发的幼芽头上盘旋着一些蚊蝇——它们是不受欢迎的“小伙伴”,因为它们是死亡的“使者”。

    我有好一段时间不能走出“小龙已死”的事实。尽管还有一株“小龙”的叶子泛着绿色的油光,健康而肆无忌惮。但我还是不能确定它是生是死——正如当初它们没有一片叶子,我不知它们是生是死一样;就算有叶子,也不能证明它不会死亡。

    我静静地凝望着最后一株“小龙”,并再次亲手触摸它一一如果你不曾真正拥有过一株桫椤,你不会知道,我触摸的是一段亿万年的历史。

    时间是一枚向前疾驰的箭头,一旦发出永不回头。时间从不理会迅速后退成为小黑点、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人们一一人类之于时间的渺小如同历史长河里的一颗沙粒。亿万年的时间长什么样?你从“小龙”的身上就见到模样。亿万年来,它们的基因从未改变,它们摩擦过巨兽、曾被巨兽呑咽的身体此刻就被我触摸——如果你不曾真正拥有过一株桫椤,你不会体会到,我此刻触摸的不是小龙,而是时间。

                                                  2015.6.5

    【后记:第二棵“小龙”也因我搬离了居住地,不幸于一年后的2016年5月最热的时候,“追随”它的“先行者”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怀念“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vx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