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一楼展厅,里面主要是展示着一块金砖从泥土转变成金砖的全部过程。金砖用料很讲究,送自阳澄湖旁的黄泥,它粘而不散,粉而不砂,是粉砂型粘质土中的极品原料。
沿着脚下铺设的钢板通道向前,钢板上刻着从泥工演变成金砖的日期。
窑土运来,要经8道工序反复7遍,然后和成泥浆,过滤后再回池,自行沉淀后,置于瓦上晒,经弓弦划块,脚踏手揉,反复6遍方能成坯,大约需要7个月时间。
坯要经装模、打磨、碾压后再阴干8个月才正式入窑烧制。这个烧制的过程又极为漫长,竟长达5个月之久,每个月要分别用不同燃料烧制方得成品。
张问之曾记载,“一月而糠草,二月而片柴,三月而颗柴,又四月十日而枝柴,凡五月而砖始出。”
凡此种种,一块金砖,总计要经大小29道工序,长达两年工期才出窑,俗称“七转得土,六转成泥,八月成坯,五月焙烧”。
金砖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敲击时要有金石之声,尺寸要方正没有豁角,颜色要纯青,色明如镜。常常是一炉窑有很多是报废的。
怪不得一块金砖要买到三万元,以前有“一两黄金一块金砖”说法。
来到二楼,主要介绍金砖运往京城的过程。
金砖是借用运粮的船,一般放在船头上的,从大运河运往京城的,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楼展厅里还的陆墓老街模型。
模型上元和塘上最南面的古桥南桥还保存完好,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
展厅里还展示着“相城十绝”:陆墓缂丝、黄桥铜器、陆墓泥盆、水乡草编等。
看到缂丝机,突然想到妻子八十年代利用业余时间做缂丝的场景,改天写一篇文章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