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品质经理常说一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口中的快,是指解决问题的快。快速定位,快速分析,快速验证,快速给出措施,快速执行落地并标准化。时间拖的越长的问题,解决效果越不好,或者干脆无法解决。
本周收到一起客户投诉,标签错误,三个月内第二次发生,客户十分不满。第一次发生时责任部门给出的措施是,开发自动打标软件,减少员工手动打印标签导致信息出错,起到防呆效果。第二次投诉时,刚好是承诺客户改善完成时间的第二天,原因是软件未按时完成并投入使用,导致问题重犯。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让问题重犯,作为质量人,不能原谅自己。
于是赶紧联系责任部门询问进展,得到的结果并不理想,软件界面刚刚完成,还有很多产品标签模版设置,数据库对接等工作要做,不加班加点赶进度,无法给客户满意答复。而标签有专人负责,数据库有人负责,条码系统有另外的人负责,甚至还有公司外部顾问在负责,需求方也有各种各样的使用需求。软件开发组的小同事刚入职半年,感受到了不同部门之间配合工作的不顺畅,感受到了工作开展之难。
我们做质量的,就是要从客户角度出发,本来就是工作不到位,答应客户的措施没有按时完成,这次绝不能再拖延。于是立刻给负责各业务板块的人打电话沟通,寻求帮助,希望大家能协同起来,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强调,解决问题就是要到现场去,而不是邮件我问你个问题,等着你邮件回复这个问题,然后再问一个问题,再坐等回复…几个回合下来,半天时间没有了。从早上到中午再到下午,多次电话及当年沟通,终于让大家都按时给出了必需的信息和资料,当天下班前,确认软件完成。这时悬着的心才放下。
第二天一早,赶紧到需求部门试用软件,查看使用效果,确认是否有效防呆,包括标签条码等,同时安排检验人员近期加强标签检验,避免新软件投入使用过程中引发新问题。完成一系列工作安排,拍照走人。从接到客户投诉,到软件上线使用,48小时内解决问题,还算满意。赶在了周末前向客户交差。其实客户的需求很简单,只有四个字,不要再犯。
解决问题,快字当先。
问题解决了,我想的更多了一些。我做的事情无非就是跟催,协调,疏通,反问自己一句,这是不是品质人员该做的?思考片刻,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是!从客户角度出发,快速响应客户,降低出错风险,达成客户满意。从公司内部角度,推动事情快速落地,软件使用方对我说,要不是你们质量的介入,我们自己推动不晓得多困难。听到这样的话,体会到工作的意义。职能部门或支撑部门,不就是为了高质量交付服务的吗?
年底总结时老板们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直在反思,为什么职能支撑部门年终总结时说这也好,那也好,各项工作开展的都好,结果是什么?你好我好,大家不好。品质部的工作不容易,那么至少我希望是,我们没那么好,但是让你更好,他更好,大家更好。这就是我们每个质量人所期望的,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