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身心靈:負面情緒的源頭
6.22教育者如何消除在教育过程中的受害者情结。

6.22教育者如何消除在教育过程中的受害者情结。

作者: 聆心2016 | 来源:发表于2017-06-23 21:37 被阅读3次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我经常会有我对你付出了那么多。

臭小子们却不懂得感恩。

有几个像我这样累死累活的工作。

我这么辛苦是为了谁?

我容易吗?我。

诸如此类的语句。

当把这些语句抛向学生或者在自己心头升起的时候。还是颇有成就感的。

这个背后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

控制。

对学生的控制。我是你的恩人,你就得怎么怎么样。

心理学上说让对方产生内疚,是对对方最大的控制手段。

先说结果,

这样做的结果,不外乎三种。

一孩子产生内疚了,老师不容易,我得好好的,那老师的控制目的达到了。

二默然耳旁风而已。

风在动,凡在动,其实是心在动。六祖慧能在这个自然现象基础上揭示了心动的重要。反映了有关事物在主观上起作用的心理学过程。

任何信息,要被接收得有个心动的过程。也就是有看到见。不是那么简单的。

你播下了一颗种子,这是看,种子在土壤中发芽了才是见的境界。

三引发对抗。

人天性是不愿被控制的。当你说出这里控制的词语。对方的本能就会让他采取对抗的模式体现出来就是。你愿意呀,谁逼你了。这样啊,让你伤心的没心没肺熊孩子。

再看看你的所言所示更深层的模式。

受害者思维。被动思维。

这一切都是被逼的。我弱,我有理。

这一思维模式,一方面是在潜意识层面把自己的力量交拖出去了。和我没关系。

另一方面也是吧对方置于一个加害者的位置。

而谁都不愿做迫害者的。

这个过程就好比你把刀递到别人手里,伸着个脖子说你看我呀,你砍我呀,你砍死我呀。

这一方面,对方会很懵逼。你想死关我屁事。何况我砍死你,我是要承担责任的。你有病别准拉我下水呀。

作为家长,你在日常的教育中有没有类似的受害者情结呢?

来我们这些心机狗握个爪吧。

那如何转化这种受害者情结呢?

一是觉察到它的存在。

有句话叫看见即解脱。

其实做任何事,你只要走到了觉察这个一步。就已经让你对这件事的认识维度,跳出了事物在的纬度。如同升到一个高空看下面的景物。一目了然。

来觉察是个能力需要不断的联系。练习的工具就是反思。

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叫元认知能力。

20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解决这个问题,消除他的影响。无论是从自己内在的层面,还是在外在上跟孩子互动的层面。

一定要在内,心里如是如是的承认自己的受害者情结。孩子是我生的。学生是我教育的。这是我的职责。我愿意为此承担所有的责任。没有任何人逼迫我。有选择的。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我愿意付出的。感谢孩子能够接纳我给他东西。这其实是强加的。谢。

第三,持续练习。

练个舞蹈动作都得多少天多少年的练。如果你认为你知道了动作怎么练就通关了。那我只能说。你不是人,你是个神。或者神仙或者神经。哈哈。

说正经的。教育没有捷径,需要用心用力,日积月累的耕种。

相关文章

  • 6.22教育者如何消除在教育过程中的受害者情结。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我经常会有我对你付出了那么多。 臭小子们却不懂得感恩。 有几个像我这样累死累活的工作。 我这么辛...

  • 体验学习的力量(42)体验学习中的介入方式

    体验学习项目带领过程中的介入是指教育者插入项目进程进行干预,它是教育者在项目带领中的核心技术。教育者在项目进程中首...

  • 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搜...

  • 有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

  • 孩子是教育的受害者

    “孩子是教育的受害者”,这句话是建立在教育者不称职的基础上。 教育者,包括老师和父母,还有周围一切能给孩子带来影响...

  • “教育心里学”伍尔福克读后感14

    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在宏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针对受教育者的智力、知识、能力发展需求,将趋向受教育者自身人格...

  • 第二章 庶民教育学

    一儿童心灵运作的理解决定了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弄清在真实教育过程中受到哪些理念的影响。教育者只有把存在于潜意识中支配...

  • 第四章 走出教育误区

    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

  • 【读书】从“控制”走向“影响”——读《PET父母效能训练》有感

    我们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充当着管控者的角色。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受教育者能从小跟随和听话,即接...

  • 教育即发现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是一个人的社会化成长。 可是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者到底应该如何培育,又应该多大程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22教育者如何消除在教育过程中的受害者情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hh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