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九章 奖励和惩罚,如何安排才更有效 2024-08-06

第九章 奖励和惩罚,如何安排才更有效 2024-08-06

作者: my宁馨儿 | 来源:发表于2024-08-05 22:21 被阅读0次

                    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作者:张淑娟南京工业大学)

            我正在参加南京工业大学张淑娟老师组织的结构化反思报告营。每天阅读《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自选书籍)至少一个章节,并打卡四道题:反思题、践行题、渐变题、评价题。

           一、反思题

           影响内部动机的因素有意义、价值、兴趣、好奇、乐趣、挑战、需求、责任、心流、焦虑、归因、能力和自我效能等。我拖延的任务中,如教学竞赛、论文写作、培训安排等是因为内部动机不足造成的。其中论文写作和培训安排等主要是能力这个因子在影响内部动机,就是这些任务做起来对我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任务拆解不足,就导致拖延。比如论文写作,我本来打算暑假写论文,既可以发表,又可以在下学期提交参加一个论文评选。7月15号左右刚空下来的时候,曾经坐在电脑前整天思考论文,但都进度缓慢,几天之后干脆推翻原来的选题重新再来。因为我刚开始只想做一个好选题,但是这个选题我本身并没有很多的积累,所以写起来真是非常头痛。培训安排也是,本身没有做过这一块儿,但是领导布置下来,自己也想尝试下,做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提升下自己的能力。但是这些任务对我来说都是有难度的,刚开始逼着自己开始,因为能力问题进展不太顺利。后面正好有事,打断了原来的节奏,“有事”就成了拖延的理由,自己“名正言顺”地开始放松起来,自己和别人问起来,就说太忙了,不是不做,真是一种隐藏的、形式上更能接受的“自欺欺人”。

           而教学竞赛的拖延就是自己自我效能感不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主观预期和推断。当面临困难任务时,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比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集中于问题存在的障碍、失败影响以及个人缺陷上”。这句话说就是我的写照。我自认为,我是比较慢热的人,语言感染力不够,大赛时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发挥不出来平时的水平等,很长时间都对教学竞赛没什么关注和投入。最近开始想尝试下,但还是容易自我设限,画地为牢,想着时间这么紧张,就在自己更擅长的地方努力吧。

           突然想起,我之前还曾经因为没有心流状态而拖延的情况,觉得今天学着没有状态,可能是没有休息好或其他原因,效率低,那就先放松下或不学了,等效率高的时候再学吧。因此,受到过家属的批评。按照他的说法,状态好是可遇不可求,如果状态不好就不学的话,那真正能学的时间有多少呢?他刚好相反,目标确定后,无论状态如何就是做,是超级自律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我也调整了不少。

           同时,教学竞赛、论文写作、培训安排等这些任务我之所以会放在我的待办事项中,是因为我是一位追求成就动机的人,希望自己通过努力取得自我成长。但是能力不足和自我效能感低会超过我对成就的渴求,造成拖延。

           目前,我所有的拖延都与外部动机不足有关。外部的奖励和惩罚不够即时,未在眼前,拖延的后果现在看不到,就觉得好像可以晚些做。

           我顺利完成的任务中,比如制定周计划、每周参加学院各教研室教研活动(教学评价工作需要)、案例撰写、学院督导计划等主要是外部动机驱动的。论文撰写、项目申报等主要是内部动机驱动的。在增强外部动机方面,我应该制定自己的奖惩机制,延迟满足某些欲望,及时兑现。昨天在报告中写到奖励措施:完成当日目标,给自己奖励储蓄金100块钱,后续可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提交后发现自己其实没有写惩罚措施,现在补上:如果没有完成,罚款150元钱。以后自己想要买东买西,就从储蓄金中出钱。这样,也可以防止自己乱花钱,起到延迟满足的效果。在增强外部动机方面,我主要需要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同时,暂时能力不够时,不要有畏难情绪,把过难的任务分解,边做边学。

           我没有担心过我动机不纯,我也不会瞧不起外部动机驱动的人,就好比孔子所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人都有欲望,受外部动机驱动再正常不过,秉持原则就好。

           我经历过的“外唤内”比较多,有些任务虽然未必是我自愿,但是如果必须要做的话,我会秉持着要做就要做好的态度。大约两年前,我接到需要对学院部分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给出教学评价的任务。当时,我对这个任务,不是很愿意接受。第一,我觉得我的水平还不能完全足以评价其他老师;第二,我觉得评价这个事情本身是我不太擅长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很少对别人进行评价,觉得自己又不完全了解别人,何德何能又凭什么给人下一个结论?但是,几次沟通后,我发现这个任务还真的是推不了,而做了就会如领导所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那就只能尽量做好了。

           现在回想,当时真的是在进行情境学习,大量学习,先学后做,边做边学。我向前辈学习经验,参加各种培训,自己学习教学评价相关理论,研究评价实践经验并进行反思改进等等。为了克服对别人进行评价的心理障碍,我阅读了《被讨厌的勇气》等书籍;为了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更客观,不断优化我自己听课的记录模板;为了更能体现以评促改的效果,与督导组长讨论形成复听制度。直到现在,这么久过去了,工作开展下来整体还算顺利。除此之外,去年上半年作为主研人之一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相关课题申报并获得了重庆市教委项目重点立项,去年年底获得了学校教研教改项目重点立项,今年做为主持人申报教学评价相关课题获得重庆市教研教改项目重点立项。现在,觉得教学评价真的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还想长期做下去并做好。当一位领导夸奖我是能钻研的人时,尽管我算是谦虚的人,但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评价。

           关于“内唤外”,真的是太少了,以至于我几乎想不起相关的经历。不管自己做得好与坏,我确实很少给予自己相关的奖惩。自律性很强的阶段,没有问题。但是到了想放松的时候,就会出现虽然有一直想做的事情,但因为没有外部约束,后面就不了了之的情况。所以,我赞同老师的观点,“外唤内”更重要。对于我来说,以后对于内部动机,会同时自主启用外部动机,内外结合来增强自己的内部或外部动机。

           我拖延时,动机状态是状态二、状态三或状态四。状态二是我最常见的拖延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通过奖惩制度等外力来调整,给人生多一些仪式感。状态三拖延状态要少些,而且尽管可能会稍微延后,但总会完成,只是最后可能会因为时间不够产出质量受到影响。对于这种状态,就是一定拆分任务,分解到当下每天的待办事项上。昨天看到有老师推荐指尖时光APP,已经下载下来辅助了,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状态四也比较少见,但是放在这里的,未必就是不重要的事情,而是相对比较难但是不那么迫切的事情。比如减肥之类的任务放在这里,一直不去做,后续可能会越来越严重。也有人其实是把拖延做为一种工具。比如,毛姆在《逃脱》中曾经说,拖延是最厉害的拒绝。无意中看到过一本管理相关的书籍,也说到过,如果确实不好当面拒绝,就去拖延。但是,本着对自己或他人负责的态度,还是应该分析任务本身,如果值得做的话,就去调高外部动机,转化成状态三。比如减肥,就要先列入今天的代办事项中,列入今日目标中,没有做到,就可以进行相关奖惩。

           我曾经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讲授过《管理学》课程。当时我刚学习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迫不及待的要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因为临时情况变动,不那么幸运地被告知下学期要上《管理学》——我几年前上过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的课程,并且给非管理学院的其他的专业授课。偏巧这门课要进行学分改革,从3个学分改成2个学分,课程要重新建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想了很多的方法,其中就包括每个月根据上课积分评比前几名,对这些学生进行颁奖,奖励书、日历本等奖品。但是效果不是特别好,一是因为我确实对这个专业不太了解,上课的案例不是很贴切专业学情,学生本身不是很重视这门课,内容也没有特别吸引到他们。二是,好像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是按月发放奖品,但是后面的奖品就是期末发放的。奖励无效的原因主要应该是兑现不够及时,当然,有可能是奖品我觉得有意义但是学生不感兴趣?

           我对学生没有惩罚无效的经历,确实是很少惩罚他们。对孩子也几乎没有,因为我认为我的孩子是敏感型的孩子,本身对自己就有要求,所以没有特意制定过惩罚措施。刚问了下孩子,他开始说没有惩罚过,后面又说惩罚过,六岁的时候曾经罚过他站墙根。效果确实是记不清楚了,孩子一直记得罚过他,忘记了原因。对于奖励,我要做的就是设置对孩子有吸引力、能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奖品,同时及时兑现。对于惩罚,我要做的是,大胆地用起来这个工具,不管是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还是对学生。惩罚时要记得初衷是改进不良行为,惩罚应是对事不对人,对自己要避免内耗,对孩子或学生伴随教育引导,让他们理解为何受到惩罚以及如何改进。

           我对孩子的奖励有些多。因为我小时候家长很严厉,我又贪玩,受批评甚至是挨打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方式,奖励很少,但我觉得,完全没有改变我当时贪玩的状态。所以,可能导致我潜意识里觉得惩罚无效。再加上孩子本身性格比较敏感,我一直觉得对于这类孩子打骂不但无效而且有害,所以,对孩子不管是口头夸奖还是物质奖励都比较多。我有段时间对孩子说,如果表现好就可以奖励给他《明朝那些事儿》,他很开心,奖励效果挺好,后面,因为这套书看完了,其他的书他不感兴趣,后面的奖励效果就差了。以后,可以引发孩子对某些书籍的兴趣,用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奖励。

           我没有过惩罚的经历,但从我小时候的经历来看,不去引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只用惩罚的方式激发动机,恐怕效果也不太好。以后,可以用奖励激发兴趣,然后再用惩罚进行约束,惩罚对事不对人,避免体罚和言语攻击,不要伤害孩子的人格。当孩子没有作业没有完成后,可以采用自然后果法或逻辑后果法作为惩罚手段,即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如忘记带作业则自己承担老师的批评。不要为孩子兜底,怕孩子受到来自其他人的惩罚。

           我有太多行为激发动机的经历。因为人的惯性只有行为才能打破。比如学车,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胆子小,学会开车难不说,学会了不一定敢开。所以,尽管我几年前就报了驾校,但一直没学。直到快过期了,才去考了科目一,现在确实觉得不会开车太不方便了,才想着去学科目二。因为不想学,所以就以比较忙等为理由,拖延着不去练车。直到家人再三催促监督,才开始跟教练约时间练车,一旦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练,直到最近教练说学车的人太多,排不开,才隔一天练一次。

           突然感觉,我自己就好像一个小车,要给一个力,就可以长时间开下去直到终点。这个力不一定是要别人给,我自己也可以。戴维·艾伦在《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Getting Things Done)一书中提到“2分钟规则”。我以后也可以按照书中的理论来尝试。当我遇到拖延时,告诉自己:“我只需要开始做两分钟。”然后立刻开始。我相信,一旦开始行动,就会自然而然地继续下去。

           (反思题总字数为:4176字。)

           二、践行题

           1. 列出践行清单:这章内容让我想做出哪些改变?

           打卡第1天:

           每天运动30分钟

           每天记录时间花销和注意力花销

           打卡第2天:

           每天完成论文写作800字

           打卡第3天:

           给自己设立奖惩制度

           打卡第4天:

           晚上11点40分之前睡觉

           2. 明确践行要点:从清单中选出当前最迫切改变的一条,回答:我之前是怎么做的?我之后要怎么做(这里要说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将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

           打卡第1天:

           每天想起来就运动,有时候偷懒就不动。以后我每天不管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条件合适,想到就运动下,至少30分钟完成任务。同时每天将晚上7点30分设置成运动闹钟,万一忘记了或偷懒,闹钟响起后就开始运动。

           打卡第2天:

           之前坐到桌子前,论文写作看灵感,能写多少写多少,字数不能保证。现在对论文内容进行拆解,根据当天时间,进行字数分配。每天晚上6点钟闹钟,还没有完成的话,睡觉前完成。

           打卡第3天:

           之前自己做得好不好,都没有奖惩制度,缺乏仪式感。现在凡是每天完成目标,都给自己奖励储蓄100块钱,后续可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打卡第4天:

           除上班时间,假期期间睡前习惯看手机,然后以自己自然睡着为时间点,入睡时间常常超过12点,甚至更晚。现在凡是超过11点40分,就放下手机,开始睡觉。

           3. 记录践行详情:这一步可能需要几分钟或几天的时间,等改变发生后再回来,记录改变结果:这个改变带来了怎样的结果?这里强烈要求放证据,多多益善。

           践行第1天:写完报告初稿,正好无事,就在房间里走了30分钟。

           践行第2天:送孩子练字,等待时,走动30分钟;粗略记录时间花销和注意力花销。

           践行第3天:送孩子练字途中,走动超过30分钟,共8000步;粗略记录时间花销和注意力花销;开始论文写作。

           践行第4天:减肥+运动超过1小时30分钟;粗略记录时间花销和注意力花销;论文初稿写作800字。

           4. 形成行动原则:如果上一步结果是积极的,提炼出行动原则,句型参考:如果……我就……。如果上一步的结果是消极的,重复2-4。

            打卡第1天:

            如果正好无事,条件适宜,就至少运动30分钟;万一忘记,晚上7点30分运动闹钟响起后,就开始运动。

           打卡第2天:

           如果完成反思报告,就开始撰写论文;万一忘记或没有写够字数,晚上6点钟闹钟响起后,就开始写作。

           打卡第3天:

           如果完成当天目标,就奖励自己储蓄金100元。如果没有完成,就罚款150元。储蓄金金额为自己可以自由消费金额。

           打卡第4天:

           如果超过晚上11点40分,就开始睡觉。

           三、渐变题

           打卡第1天:

           因为约的上午9点学车,又想尽快完成报告,所以比平时早起了一个小时。8点30分出门的时候,已经写了一部分,时间管理有进步。)

           打卡第2天:

           反思报告完成时间比昨天减少一倍,效率提高了,尝试把报告写成文章的形式,不知道是否合适。

            打卡第3天:

           今天记录了时间分配(截止报告完成):上午学车时间大约1小时30分。下午要送孩子练字,因为路程有点远,加上练字1小时30分,所以总体要花费2小时30分。晚上学习小树老师小灶课,时间1小时40分。同时,作为点评大使,点评5位老师老师报告,后面学习修改报告评语,共用时大概1小时30分。其余除吃饭和中午午休外,就是报告撰写时间。因为提前预知到今天会比较忙碌,所以早起一小时开始点评,练车回来开始撰写报告,要送孩子上课还没有写完,就在孩子练字的地方继续撰写,尽管旁边有人较为吵闹,但是竟然达到心流状态,差点错过小树老师的小灶课。遗憾的是,因为临时有事,听课完全在路上听,尽管全程认真听课,但是不好完成练习。总体而言,今天的时间管理较昨天有提升。

           打卡第4天:

            发现原来自己的奖惩制度,只有奖励,没有惩罚,补充了惩罚措施。早上不用闹钟提醒,自己提前1个多小时起床开始今天的任务。但是,因为昨天睡得太晚,今天起得太早,就面临一个问题,上午精神不太好。所以,在践行清单里就毅然加上了自己逃避已久的早睡清单,秉持着微改变的原则,我把时间设置到了晚上11点40分。此外,反思字数竟然有4000多字,为自己点赞。下载了指尖时光APP,逐项完成今日任务。希望能按时完成今天的所有目标,与大家一起成长。

         (今日写作总字数为:4577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九章 奖励和惩罚,如何安排才更有效 2024-08-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qf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