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让人吃惊的是,有意义的时光总是只占生命的一小部分。经常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过去了。”
“即使它照亮了未来,并让人无法忘记那个主人公。”
“安娜,就是这样照亮了暹罗。”
在一阵悠扬婉转的提琴声中,电影就这样开始了。没有华丽的铺陈,没有喧嚣的画面,只有大海,蓝天和海天相交处的云。一切,美得不真实。
安娜,一个带着独子的英国寡妇来到了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为的是教育暹罗皇室的子女。海鸥在海面上掠过,码头上人来人往,各式各样的语言此起彼伏。忙碌的人群中谁都不可能知道这个英国女人将为他们的王国带来什么。
在花木扶疏的暹罗王宫里,安娜向国王的子女教授英语、科学和文学知识;也是在花木扶疏的暹罗王宫里,安娜与国王激烈争论,国王说“我允许你任何时候都可以直立在我面前。只是头永远不能抬得比我高。”
在安娜之前,从没有人可以在王族面前站立。国王给她的包容,已是他爱的方式,他用最大的容忍倾听一个女人的意见,以略带骄傲的方式接受她的意见,以最温柔的目光给以赞美,即使漫长的2个多小时都无一句“我爱你”。
虽然是个美国电影,但是竟然有那么点英国电影的感觉,缓缓道来,弛张有度,细腻的风格让人沉醉在那个泛着优雅的记忆里。
尽管整个片子充满了玛丽苏的感觉,用尽一切情节来表现“安娜来了,人民就开化了,安娜来了,国家就进步了,安娜来了,国王就有爱了”,但不得不承认两个演员对人物刻画得出神入化。
发哥和朱迪福斯特像太阳和月亮一般相映生辉,发哥一举一动极有皇家风范,儒雅、威严、感性又不失性感,特别是当他凝视安娜的时候,那表情及眼神拿捏得太到位了,就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让人过目不忘。发哥把拉玛四世这个承上启下,身处时代变革前沿的泰国国君塑造得非常立体,像电影里说的,他有时候是神,有时候是个男人,但他一直是泰国国王,人民的父亲。
朱迪福斯特如同宁静的月光,非常细致地展现了安娜的坚强和脆弱,愤怒和痛苦,以及那种陷入爱情时的甜蜜但又时刻保持独立自尊的敏感,矜持的感情饱满地绷在弦上,却又不发,让人深刻地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却又灼人的爱恋。
两个人看似一个霸气,一个柔韧。但是内心深处却有很多相似的共通。
他们都是可以放下自己来考虑周围世界的人,他们都努力在自己所面对的环境中无畏的捍卫着自己的信仰。他们接受彼此的批判,互相敞开内心那最柔软的一处。
这种交流是如此的打动人心。
临行前的晚上,安娜拿着送孩子们的音乐盒,与国王静静道别。
“从本质上说……音乐也是一个数学概念……既然科学能够揭示音乐这么美妙东西的奥秘……为什么就不能为家庭老师和国王算一算呢?”安娜不甘又不舍地说,似在讲给自己,又似在问国王。
“你知道……在暹罗,每件事都得慢慢来……”国王无奈地回答,“即使着急的是国王,都没有办法……”
华尔兹舞曲响起,他们相拥,翩翩起舞,这一刻胜似千言万语,他们的故事结束了,在刚刚要开始的时候。
王子后来说,“当时我还小,但是父王拥着他最心爱的女人的画面,我会记得很清楚。生活中美好的时刻往往只占一小部分,有时候它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然而它带来的影响却让人永世难忘。安娜就是一个例子!”
“她是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位英国女人。我觉得她对世事的了解超过任何人。过了许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她那时是那么勇敢,却也那么孤单……”
《安娜与国王》里真正的受益者,是两个男孩子。王子长大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国王,安娜的儿子在暹罗也度过了一段有趣的童年。
唯有安娜与国王,注定了这个故事不能完满。
可是,怎样的结束才是完满?谁又说得清?
没有在一起对电影结局来的确是遗憾,但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更难能可贵。
更多的时候,女人可以为了所谓的爱而背叛自己的一切,信仰、身体或者是命运。但安娜有着作为女人难能可贵的坚守,她也由此成为了一个很不同的女人,她的不同绝对不是头发眼睛的颜色,而是自内而外散发的闪耀光芒。安娜爱自己爱情的态度,显得极为高贵,她也成了一道永恒的白月光,照耀于国王的心尖。
《安娜与国王》回答了一个世人追求的亘古问题——“谁能刻在自己的生命里,或者说自己能刻在谁的生命里?”
如果单单把这个问题当成爱情来看,未免格局太小。那种空中来空中去的爱恋,最终也会像空中的云朵的一样,随风飘散,就如同暹罗国王与后宫皇后及N多嫔妃,尽管生了几十个孩子,尽管你来我往地爱来恋去,但是皇后或是哪一个妃子能让国王发自内心的尊重与认可?有哪一个能让国王认真地停下来听一听?又有哪一个能真正留在国王的心底?
而留在国王,甚至王子记忆深处的,让国王,甚至王子一生念念不忘的,却是安娜。因为安娜才是真正与国王一起并肩过的人,国王对安娜有着“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知己难求"之心,他们的感情在百转千回中沉淀,他们的爱在彼此相伴中升华,他们之间绝不仅仅只有男女之情,更是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不可替代”的人。
这是安娜与国王留给世人最深刻的思考与最隽永的回答,并立潮头地共事,并身而靠地共情,你是我最不可替代的人,这才是能“刻入生命”的记忆,也是一抹最动人的“月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