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读完了《林徽因传》和《陆小曼传》,在一声沉重的叹息之中,我又异常清醒地认识到两个不同的人生源于不同的性格:一个理性为主,一个感性为主。
不可否认,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民国时代,她们是才貌双全的女性代表,她们惊艳了一个时代,后人能够通过她们俩的人生经历,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熟悉民国时期的女性特质和社会追求。
在读这两本书之前,我对两人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对林徽因的认识来自于她那些通透的情感语录,欣赏之余,我佩服她的才情,更想对她的爱情生涯一探究竟,毕竟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对于陆小曼,发生情感纠葛的好像只有徐志摩一人,可是世人对小曼却颇有微词,甚至还有“害死徐志摩”之谈。
细细阅读两本书之后,我顿时觉得自己之前是比较好笑的。她们两人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选择才有了不同的人生。而人生又何谈对错之分?只是各有各的绚烂与遗憾。
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是大家闺秀,两个人的家庭背景很相似,都出生名门望族,都饱读诗书,是个人素质非常高且风华绝代的民国美女,可笑的是竟然还成为同一个男人不同时间段的爱人,众多巧合造成不可避免的比较。
其实人是有多种性格因子的,往往一个人既有感性又有理性因素,才形成一个人性格的多面性。感性丰富我们的内心,理性让我们明白取舍。
林徽因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她小时候就能独立处理复杂庭院的诸多事情,并成为父亲心灵深处唯一可以对话的人,这份少年早成注定了她以后的生活中理性为主。
都说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么徽因的童年一定与她后来的性格养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时光,而是从小就学会了把澎湃的感情压制于庄重的理智之下,小小年纪的她已经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容易,学会了在复杂的家庭环境里如何应对自如。
其实林徽因性格中也有感性的一面,在少女时期与徐志摩的互相欣赏、频繁的书信往来,以及结婚后对夫君梁思成的哭诉“同时爱上了两个人!”甚至默许金岳霖“傍林而居”,这些感性因子丰盈了她的世界,让她时而甜蜜时而伤感,但也只是锦上添花,没有主宰林徽因的人生航向。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她最值得称赞的是有追求,这其实也是理性人生的一种表现。她不允许自己碌碌无为,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克服很多困难,物质上的贫乏都可以克服,何况那些多愁善感的风情。
再者,那些爱她的人一直陪在她的左右,以各种方式陪伴她,之前徐志摩和金岳霖都成为她的挚友,梁思成又是他丈夫,她不需要去为了感情而做出牺牲。
相比之下,陆小曼的人生就绽放不同的色彩,没有那么理智,无论是那段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还是她比较奢侈而无规律的生活方式,都看出她的任性而为,追求自我。
冷静下来细细分析,她其实够勇敢。出身名门望族就注定她会接受更多世人的关注与批评。民国时期浓厚的封建思想氛围让很多才貌双全的女子在没有情感交流的旧式婚姻里结束了一生。只有她有勇气打破封建社会给自己的道德桎梏,敢于奋力追逐自己的幸福,哪怕这路上荆棘丛生,依然不后悔。那个时代的离婚不啻于在平静的湖面丢下一颗炸弹,稍微软弱的人早就被吓得魂飞魄散,陆小曼却坚持走下来了。
父母把她关起来,周边人苦苦相劝,都希望她为了家族和丈夫的颜面,放弃在他们看来绝不允许发生的事情,而心爱之人也远渡重洋,一个弱女子单凭几封书信,孤身一人与传统思想做斗争,这份勇气估计今天也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还有徐志摩去世后,在承受爱人离去对自己的精神摧残,还有整个圈子对她的控诉,她都默默地坚持下来并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我还欣赏陆小曼的专一。相对于林徽因的多情,陆小曼的情感生活相对来说要冷清得多。虽然遇见徐志摩时,她已经是有夫之妇。但是那份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只是激发她内心觉醒的催化剂,如果婚姻美满,估计她不会发现自己还可以那么无畏无惧。在遇见徐志摩后就只为他一人而心跳,在他去世之后又为他“整顿衣裳起敛容,荆杈布裙素面天,洗尽铅华,戒烟作画,”以无比落寞的心情思念着爱人。这样一份至纯之情的感情,相信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无论是勇敢还是专一都可以看出陆小曼追寻自我内心的感性——不计后果、不考虑得失!旦凡她理性一点、学会权衡利弊,她也不会落个悲凉结局。
同时,从陆小曼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出不虚假、不做作的感性因子。想怎么生活就一定遵循内心,不束缚自己。之所以要和王庚离婚,是因为不爱;与徐志摩排除万难也要走到一起,只因那份心底深处的爱恋;纵情社交场所,是因自己喜欢;志摩死后谢绝一切社交,只因自己真的心痛……所有的选择没有利益关系,只是内心需求。
看完这两个绝代佳人的爱恨一生,作为一个新时代女性,我依然佩服这两个女子。她们以各自的性格特性抒写了自己的一部传奇人生。
很多人都说为了真爱可以抛弃一切,名和利都是浮云,那你是否有小曼一样的勇气与执着?估计很多人都没有。现在思想已经开放很多,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没有那么强的道德束缚,但是依然有不少男女为了保持表面上的体面,在明明不爱对方的情况下,依然还维系着那不堪一击的婚姻。
而林徽因之所以受欢迎,估计是大部分人都活成了她那个人生态度,或者说她理性的抉择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在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更多人考虑的是利益得失、值得与否。当权衡再三后,发现会有所损失,会马上趋利避害,这或许才符合人性。
欣赏陆小曼的感性恣意,绽放不一样的烟火;也佩服林徽因的理性决择,收获美好人生。生活的色彩缤纷源于不同的选择,无所谓对错,更不需要指责!
人间四月天的徽因与半生素衣、绝世红颜的小曼各自绚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