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古代文化
关于头发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你知道几个

关于头发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你知道几个

作者: 平生笔谈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10:48 被阅读0次

    导读:人的几个器官,最能衍生出文化来。比如,生殖器官,衍生出了性文化;嘴巴,衍生出了饮食文化;还有一个,就是头发,它衍生出了头发文化。

    关于头发,最恐怖的就是顺治二年,福临颁布的“剃头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句有名的口号就出自这个时候。福临皇帝为什么要汉族剃头,据说是为了打击、摧残汉族人的民族精神,强化满族的统治地位,保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尽管,不被汉族同化的理想破灭了,但是“剃头令”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威压下,很顺利地在全国推行了。

    满族的发型,也有它的一套标准,不是随遍剃的。清代《榕城纪闻》中记载:剃发,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之金钱鼠尾。明朝人觉得很丑,明朝灭亡之后,作为大明王朝的遗民——汉族不得不接受在他们看来十分丑陋的发型。

    发型的同化,也许是满族文化同化汉族最成功的一个案例。文化的传承,其实并不存在美丑的分别,一旦接受了,慢慢习惯以至于认同,那原本世人眼中如何丑的东西也会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于爱惜不已。

    说到满清的辫子,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辜鸿铭。这个被称为“中国最后一根辫子”的人,对辫子可谓是情有独钟,用他的话说留辫子纯粹是“个人爱好和审美观念的体现”,可见他是很喜欢那根如鼠尾般的辫子的。辜鸿铭也曾在西洋剪过辫子,后来回到中国,又留起了辫子。那时清朝灭亡了,上流社会的男人,特别是文化精英们的发型开始西化,剪掉了辫子,中分、四六分、三七分,打上发油,非弄得亮油油的不可。辜鸿铭那条辫子反而显得十分突兀刺眼。胡适就曾在《每周评论》上写《记辜鸿铭》,嘲笑他留辫子是标新立异。辜鸿铭大怒,反驳说自己一直喜欢辫子,之所以在西洋剪掉,是因为一个女孩子喜欢,他就剪下来送给了她。辜鸿铭为此,还扬言要告胡适诽谤,跟他打官司。这庄辫子惹的文坛趣事,成了当时文化界人人热议的话题。

    还有个小故事,现在拿出来说还能振聋发聩。辜鸿铭在北大教书,被满堂学生嘲笑他的辫子时,他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有形的东西要清除,总是很容易,而无形的东西,清除起来就很难了,比如灵魂的束缚。这个故事沈同文经常拿出讲,可见,对他的意义非比寻常。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流行多元化,留什么发型已经没有了任何思想报复,更不用担心剪掉头发会被拖出去砍头,哪怕留个“杀马特”,最多挨顿父亲的鞭子。

    但是留什么发型,头发怎么来弄,这股风从区域文化刮到了世界政治界。头发上升到了能左右一个政治人物仕途的程度,这让很多人跌破了眼镜。想想,这倒也不难理解。这是时尚因素对政治的渗透以及影响的体现。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形象是不是符合大家的审美,这直接关系到民众对政治家的好恶。

    美国针对总统的发型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表明大多数赢得总统宝座的美国总统,都是梳着从左边分缝的发型。因为从左边分缝的发型,会让别人对大脑左半球的能力产生无意识的关注,而左半球象征着阳刚,这很符合民众对国家总统的性格要求。而大脑右半球象征着女性化的阴柔,总统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娘娘腔的人来做呢。有分析称,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败给小布什,就是因为他当时梳的是从右边分缝的象征着阴柔的发型。

    在德国,发型对仕途的影响同样存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当总理前表示:“政治归政治,我绝不会为了政治而改变容貌。”默克尔是个崇尚自由的人,但为此,2002年,她在总理候选人争夺战中失利。她所在的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不得不强烈要求她改变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发型。默克尔向政治仕途妥协了。之后,她的支持率一路飙升,最终坐上了总理宝座。

    发型做的不好,还会引起别人的攻击。前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一天参加国会时,披头散发,引起很多人的言论攻击,批评她的发型意味着国家将面临着非常危险的变革。将头发上升到可媲美预言的高度,可见人们对发型是多么地重视以及忌讳。

    头发对政治家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对于秃头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留意世界政治家们,会发现几乎很难看到头顶光秃秃的家伙。美国五十多届总统,没有一个是光头。

    既然头发对政治家那么重要,一些天生头发有缺陷的人就把希望寄托在假发上。很多人以为假发来自于时尚圈,其实不是,假发是政治的产物。假发流行于欧洲。那时,长发是皇室的荣誉和自由的象征。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是假发的倡导者。路易十三年纪大了开始秃顶,为了荣誉,他只好戴上了长及臀部的假发。自此,朝臣竞相效仿。到了17、18世纪,假发变成了贵族的气派,以及特权阶层的象征。后来这场追捧假发的浪潮从欧洲经过大西洋漂到了北美大陆。

    头发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也是尘世俗缘的象征。和尚、尼姑要出家,斩断尘俗,必须剃掉头发。元曲里的“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的《尼姑思凡》,这里的头发象征的不仅仅是平常的尘世,还有情缘。

    在古代,中国女子就有将自己的头发当做信物交给男人的传统。因为头发在爱情中的特殊意义,所以明媒正娶的夫妻也称结发夫妻。

    头发在情爱的世界里,绝对是最好的催情剂。英国著名性学家蔼理士在《性心理学》一书中说:“头发的诱惑力极大,它与性选择的视、听、嗅、触四觉,全有关系。”所以,在文学中或是电影等艺术表现形式里,对男人的勾引或诱惑时,总会出现将一头秀发散开,顺溜于肩膀与胸部上的描写或情节。

    一头浓密的秀发,极易引发男人对性或女性柔情风韵的无限遐想与意淫。这也是很多男人喜欢将头埋在女人浓发里的一个重要原因。女人头发散发出来的清香对男人的诱惑绝对不亚于喷在女人身上的任何高级香水。

    许地山在曾经给璟然写的信中,有过一段关于头发的深情而温馨的描写:那一年底深夜,我们同在昌华小榭赏残荷。我底手误触在竹栏边仙人掌上,危至流血不止。你从你底镜囊取出些粉纸,又拔了两根你香柔而黑甜的头发,为我裹缠伤处。你记得那时你说底话么?你说:“这头发虽不如琴弦韧,用来缠伤,足能使得,就是用来系爱人底爱也未必不能胜任。”

    “用头发系爱人底爱也未必不能胜任”,这句非常有哲理的话,似乎可以用来诠释头发在情爱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吧。

    平生说:我们旨在用文字述说有意义的人和事,坚持原于热爱,喜欢我们的读者,请给予我们一定支持,读者们的热诚是我们不懈努力的原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头发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你知道几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ab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