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值多少钱?答案可能是一文不值,还要搭上时间精力甚至是性命。而有些理想也可以很值钱,比如维基百科的。
前段时间,好几次点开维基百科,都会跳出一个倡议捐款的页面,金额从3欧到100欧不等,可单次捐也可每月定期捐。问了问身边的人,好多都毫不犹豫地多少捐了些。搞学术研究的朋友说,虽然维基百科的答案并不全都准确,但至少尽量做到了客观而公正,他工作之余也常用维基。我常会访问维基百科,使用网络的人也几乎无人不识维基。
人们之所以对维基百科如此高的认同度,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
1. “在全世界最大的网站中,维基百科是唯一一个非盈利的,而且从未尝试从用户那里赚钱。”
关于此事,维基网站上创始人占米·威尔士是这么解释的:
维基百科是网络上排名第五的网站,每月有四亿五千万人次使用,页面浏览以十亿计。商业本无错,广告亦非恶,但是他们不属于这裡、不属于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跟其他的网站不同。它像是个图书馆、又像是公园,也是心灵之殿。它是让我们思考、学习以及分享知识的地方。
维基百科草创之时,我本可拿它来谋利,经营成刊载广告的商业公司,但我决定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我们多年来精简节流,勤于此命,以免支出过多,浪费有馀。
……
今年在这里诚心恳求各位相助,无论是€5, €20, €50还是多少皆可,以确保维基百科的运行。
人都会本能抗拒需要掏腰包的事。所以世界上才会催生那么多看似免费,实际上却诱导消费的事。在商界,很多商家会给你一个很渣的免费体验,然后你要掏钱去使用一个正常的版本。想要更好的体验,则要更多的钱。还有很多免费产品,是因为你的注意力被拿去卖给广告商了,这些产品基本上体验都不行,但为了免费人们都勉为其难地忍受。
但维基一直坚持着没广告,这是一个反叛的理想主义的宣告,且十几年来一直都坚持着简洁干净的页面,令人感动。它从未追求过商业的成功,只靠捐款来维持它的公益性,但网络上的人们都仆后继为它添砖加瓦。
2. 鼓励民众参与。
这是一场网民民主的狂欢,它“开放、人人平等、去中心化”,号称人人都可以编辑,以推动创造一个自由百科全书。理论上,只要你跟着维基百科的方针与指引,就可以为这部百科全书贡献力量:
维基百科已经形成了一套方针与指引,实际上而言是一套硬性规则,用户强制需要遵循。方针是我们认为所应当遵循的标准,指引则用於指导具体情况下标准的执行。它们是社区共识的反映,适用於所有编辑者。
自2001年网站创建起,反对声从未停止,那些尖锐的批评愈演愈烈。那些反对者已经倒下很多,但维基依然还活着,且依然“振臂一呼,云集响应”。
虽然维基有它的硬伤,比如要做任何改变谁说了都不算,一点点变化要通过至少100万编辑同意,这几乎是件无法完成的任务,但这也是民主的力量。
此外,实在也无需用Facebook和Google等来于维基做比较,因维基从来就没在商界有过企图,你要拿什么来做比较才算客观呢?
如果用维基志愿者的工作热情,他们无私地承担着“知识搬运工”、“人肉扫描仪”、“知识仲裁者”等工作,成功地将那些专家赶下神坛等等为标准的话,维基完胜。
提出维基这座“城堡”的威尔士,比那个大多数情况下凭借一己之力建造Catedral de Justo 教堂的老人要幸运的多。老人耗尽一生,也有一些志愿者来帮助他,但大多情况下是靠自己完成,但威尔士靠的是全世界拥有共同想法的网民。如果非要说相同点,那就是,他们背后都有着一直不变的信仰,他们要追求的,都是一种有别于主流的美。
我喜欢维基,是因为它会做到尽量客观。有争议的观点,它会将正面意见和反面意见都列出来,还附上来源,你几乎不可能在任何主流的媒介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个“自相矛盾”。我也乐于维护它的中立,尽管为了“中立”而引发的争论可以打出几百几千无穷页,但中立不正是客观的基础么?如果它需要捐款,我很乐意,一直为它的中立买单。
那么,维基的理想到底值多少钱?几年前专业人士给出的估值是略低于Facebook的70 亿美金,现在应该更高了才许多才对。但任何数字都不可能准确,因为一旦用钱来衡量,维基就不再是维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