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件前天发生的家庭琐事。
话是我婆婆说的,听者是我妯娌小谭。婆婆说完,小谭扭头回了卧室,伤心地哭了很久。
事情是怎么回事呢?前天傍晚,屋里已经亮灯了。3岁的侄子非要去邻居家找小朋友玩。说是邻居,两家相距大概有500米,加上快吃晚饭了。小谭就拒绝了儿子的要求。
没想到,小孩又哭又闹,还打她(不是真打,是撕扯衣服)。小谭生气了,一把将儿子拽进了里屋,不知道在里面怎么揍了小家伙一顿,总之孩子一边哭一边叫奶奶。
婆婆听到了,心疼又着急,可小谭怎么也不开门。过了五分钟左右,门开了。侄子一脸泪水,张着大嘴,边哭边跑去找婆婆。
婆婆忍不了,给孙子擦着泪,生气地说:“你最近怎么总给他过不去!”
就是这么个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说谁对谁错呢?
先说婆婆,心疼孙子,是好意。可是话从口出伤了儿媳妇。
“总给孩子过不去”,这句话说得太重。小谭是孩子的妈,纵然教育方式不恰当,但是绝对谈不上是“过不去”。这个帽子扣得太大了。
以我对婆婆的了解,她不是爱挑理挑事的人,就是缺乏换位思考,爱孙心切。
其实,之前还有件事,我觉得当时婆婆心里已经有了不快。那次是晚饭过后,婆婆收拾房子时发现了一小袋雪饼。随手给了孙子。
孩子就乐颠颠去找妈妈,帮忙撕开口。小谭拒绝了儿子的要求,理由是晚饭过后不能在吃东西。这下他又哭又闹,开始撕妈妈的衣服。
小谭火了,把月饼一巴掌打在地上。
侄子又跑去找婆婆去了。婆婆好不容易哄好。一个小时过去了,侄子不知怎地,又找到了那袋雪饼。这次由婆婆帮忙撕开,侄子刚拿在手里,又被妈妈一巴掌打掉地上。
不用说,又是一场哭。
好像,这小谭专给孩子过不去。婆婆一本正经地对侄子说:“以后啊,想吃啥管你妈要,我可不当家。”然后走开了。
现在家庭育儿矛盾真的很普遍。妈妈们,书本派,奶奶们,经验派。都觉得对,都有些看不上对方的做法。
一般情况下,婆婆不会和儿媳妇叫板,除非看自己孙子实在太委屈。只是有一点,婆婆不要越界,尤其不能当着孩子面否定儿媳妇的做法。
因为这样的话,容易制造矛盾,升级矛盾。所谓一代人不管两代人的事。
但是,又有这样一个国情:孩子由奶奶协助带。你说一个屋檐下,你不让她发表意见,只管配合,真的很难做到。
那么作为儿媳妇的,也应该动动脑筋。我的建议是,抓住教育孩子的大方向,主导权。小事,细枝末节的不予追究。就像电视剧《我的亲爹后爸》里演的,老人有时候会通过一些小纵容(偶尔给孩子吃父母不让吃的垃圾食品)去爱孩子。
那就是属于祖孙两代人的小秘密。是属于人家的小幸福呢!
婆媳问题,千古难题。
加上孩子,更是无题。
心中各自都有爱,小错小非莫见怪。
都是为了孩子好,互相理解误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