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的娘家人(一)

作者: 张勇A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18:06 被阅读49次

    题记:媳妇的娘家人有点多。她爷爷弟兄五个,爸爸弟兄四个两个亲姑姑,堂兄弟十几,再加上堂姑姑,老婆的兄弟姐妹,侄子侄女等,要有一二百人。这里重点介绍我岳父一家。

                  一:岳父

    岳父是五十年代生人,家里弟兄多,十几亩盐碱地,靠天吃饭,旱涝无常,大家都吃不饱。他作为老大十六七岁就去当兵了。岳父在西藏军区服役,干的是炊事班,最起码能吃饱肚子。

    岳父当了几年兵,复员后又回到了家乡。他当过大队的保管员,可由于文化水平低,大字不识几个,干了不长时间就不了了之。

    后来岳父结婚生子,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在土里刨食。

    八十年代末,岳父家地多人多,但能干活的不多,只有他和岳母。家里两个稍大点的女儿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都需要他俩养活拉扯。岳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直重复着农村里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宿命。

    九十年代初,科迪方便面厂刚投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厂当工人。老板亲自找过岳父,想让他到厂里去烧锅炉。岳父没答应。他觉得农民就得好好种地,种好地,有个好收成比啥都重要,比啥都幸福。如果他真的进了厂,那么多的土地就要撂荒,岳父舍不得。

    日出汗滴土,月落荷锄归。岳父一直坚守在土地上,种小麦,玉米,西瓜,栽果树。后来老婆的姨妈建议他在新开的集镇三里井打烧饼卖,他也摆手制止了。

    为了多挣几个钱,岳父承包了大队的梨园,春夏之交施肥打药,剪枝打杈的忙得要死。每年秋收后,岳父还得跑遍四周想方设法地去卖梨,风尘仆仆,劳心劳力,可每年却赚不到多少钱,年终岁尾更积攒不下多少钱。

    有时候岳父就有点想不明白,为啥农民每天没日没夜地干,不停地辛劳,到了最后还没有做生意一月的利润多,也没有进厂俩月的工资多。岳父开始迷茫了,动摇了。

    孩子们陆续长大,我和老婆结了婚,小姨妹留在郑州工作,小舅哥初中毕业去了方便厂。岳父家里的条件瞬间好了许多。

    十八九岁的小舅哥该说媒了,当然也有媒人给介绍女孩,可家里的老屋时刻折磨着岳父。订婚没有新房是不行的,再说岳父也不想亏待自己唯一的儿子。

    这么些年种地没剩下多少钱,拿啥给孩子盖房子。岳父一直在苦思冥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表嫂知道我在科迪方便面厂车间上班,想来这儿做点生意。我不好拒绝,但实在帮不上什么忙。

    表嫂在考察了后一下,就包了粽子去科迪速冻厂门口卖。这儿的人刚开始没谁知道手工粽子,更很少能吃到,但表嫂能说会道,慢慢引导他们,加上包的粽子个大米多枣甜,慢慢地吸引了一些员工来吃,越吃越上瘾。表嫂的生意慢慢就红火起来了。

    后来别人看她生意好,也开始学着包粽子去厂门口卖。不久公司员工开始用饭票买粽子,用现金的极少,人家敢收饭票,表嫂不敢收,慢慢的她的生意差了,没法干就回去了。

    岳父看这个生意不错,就鼓动岳母学着干,让我说服表嫂教给他们如何包粽子。反正表嫂不想干了要回家,我略一劝说,爽快的表嫂就把技术倾囊而赠。岳母很快学会了,可每天都要煮粽叶,拣蜜枣,淘米,包粽子,煮粽子,每一道工序都累人。岳母只管包、煮,煮好了岳父用脚蹬三轮拉着去厂门口售卖。

    岳父敢收饭票,所以生意很好。每到饭间时候,工人都围在岳父的三轮车四周。“江米粽子热嘞”小喇叭里的声音不绝于耳,岳父忙得不可开交。解粽叶,撒白糖,一个个粽子递过去,一张张饭票收上来。每天岳父都要收几百元的饭票,每月要收几千上万。每当查饭票的时候,岳父都喜不自禁,暗自嘀咕:“这还是比种地来钱快。”

    岳父托关系设法找到了速冻厂负责大伙的领导,送了点人情。他每月都能及时地用饭票兑换出现金来。这样岳父收起饭票来就更加大胆放心了。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速冻公司汤圆大量生产集中在每年的十月份至一月份,岳父的生意也在这时候最红火。

    当时公司的汤圆全部手工,一万多工人在厂里上班,这些人要吃饭。尽管厂里有大伙,有小伙,但厂外面卖小吃的依然很多:卖包子的,卖油条的,卖面条的,当然也包括岳父的粽子。有的员工选择在外面吃,同样用饭票这样更舒服,更方便,这就带动了厂门口的生意一直不错。

    这样的好生意岳父只做了两个冬天。跟风而起卖粽子的突然多了两三家,速冻厂汤圆机开始引进,机制汤圆代替了手工汤圆,员工用的少了。岳父一看生意太差,就不干了。

    来年开春,岳父就开始拆旧屋盖新房了。新盖的是明三暗五平房起脊带出厦,在当时村子里很气派。有了新房小舅哥相亲、订婚、结婚一气呵成。这些都是通过一个个粽子挣得钱。

    小舅哥结婚以后,岳父又短暂的回归了土地。

    岳父用心侍弄庄稼,岳母在家帮着带孩子。小舅哥两口都在厂里上班,全然不用过问家里的事,一心挣钱。

    2009年岳父和岳母搬去三里井,接手了我们的文具店开始干生意。

    2012年三里井科迪景苑的房子开始出售,岳父想买一套房子住,刚好也可以和儿子分开单过。

    当时我们住在三里井东明路,和小区只离几百米。老婆觉得相互照应方便些就很支持。

    当时小区有两种户型:三室一厅和两室一厅。前者面积大,后者面积小。我老婆觉得两室一厅足够岳父和岳母两个人居住了,建议岳父买这种的。

    岳父一心想要大面积的。可他手里没钱,要找老婆拿。我当时在外地出差,很少过问家里的事。老婆给我打电话说岳父想要大户型的,要用十二万,可他手里只有五万多块钱,剩余的要从我家拿。问我咋办?我说你看着办呗。老婆说如果买小户型,我家只需拿四五万。我当然支持老婆的决定。估计当时岳父有些不高兴。他原本打算这房子他们住了后留给他儿子住,三室一厅刚好。

    搬进了新房子,岳父和岳母每天都开着一个电动三轮车拉着简易摊位,临街摆摊卖文具。刚开始摆在虞单路西旁,那是主干道,生意还好些。后来街道治理整改,虞单路两边不让摆摊设点了。岳父挪走了,先是挪到东明路北段,后来又挪到科迪景苑大门东旁。

    提起岳父那辆摆摊用的电动三轮车,老婆还有些牢骚要发呢。

    当初岳父从三里井正街的门面房里刚搬到虞单路西侧摆摊设点。岳父需要买一辆大一点的电动三轮车,这样拉货摆摊方便些。他手里只有不到两千块钱,买车需要五千多,找老婆要拿三千三百块钱。当时家里没有那么多现金,老婆说晚几天等我回家了给他取(我在外地出差)。岳父马上不高兴了,吵着闹着说当天就得给他拿出钱来。老婆只好借了几个邻居的钱,凑够了交给岳父。岳父拿着钱高兴地去买了车。我几天后回家还的账。

    这几年,国家对退伍军人的待遇不断提高,岳父是六几年的老兵,他现在每个月能拿四五百元钱。可岳父母的身体时常有病,要打针吃药,小舅哥的两个孩子一直在岳父家,吃喝拉撒零花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岳父一直过的不甚宽裕。

    我在岳父的身边呆的时间太长了,将近二十年。我们就像亲父子。我出差在外想他了就给他打个电话,出差回来偶尔也会给他带点当地土特产,偶尔也给他买件衣服,给点零花钱。

    我每次回家都要抽空去看看岳父,在他家吃顿饭。每次吃饭,岳父都让我陪他喝点,我也乐意。刚好可以过过酒瘾。抬头瞥一眼横眉冷对的老婆,吓得我赶紧积极地接着和岳父边喝边聊。

    岳父虽然识字不多,却时常叮嘱我在公司上班给人家用心好好干,别走歪门邪道。如果没有米面了,他给我家送。给他争光,别给他丢人。我一直是遵照他的意思去干的,在科迪安安稳稳工作了近二十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媳妇的娘家人(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zo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