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上一首词,读过的请忽略,没读过希望一定认真阅读,猜猜谁的作品。
《渔家傲·七十余年真一梦》
七十余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
大概意思是说:
七十多年的人生真像一场大梦。而今寿辰儿孙奉酒。从前的是非忧患早已乘风早已成空,再不引痛楚凄恻。心如磐石风雨不动。其中播迁怎生沉重,千钧形容。
早年文章为政为世。中年时笔落生禅,却像是上天要让我明白的。石塔当年落成时不生缝隙,完好无损。如今如何了,又有与我同游?人间已换,天上悠远,随意吧。
猜出来了吗?
这是同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的亲弟弟苏辙在他70岁生日当天写的一首词。
其沉稳淡泊、大气磅礴,是不是可以和哥哥苏轼比肩呢?
或者说,这首诗苏轼永远也写不出的,因为苏轼仅仅活了64岁就去世了,他没有经历过70岁的人生,当然也没有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
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屈指可数的顺境时光,过不了几天,不是被排挤就是自己主动请辞。虽然在地方官任上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防旱、抗洪、筑堤,功绩卓著,佳作也不断,多流传至今……受百姓爱戴。
但他过于自由洒脱的率性,还是给自己招来大大小小的灾难,尤其“乌台诗案”,自己被关在牢里。这样的大事给家人带来多么大的不安全感和伤害。
而几乎所有的事故之后都是苏辙在周旋,在花钱、求人、找关系。如果在今天,这样的事情就是父亲不怕事,可是会给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带来多大的伤害啊!
作为弟弟的苏辙,反而像个哥哥似的一路为苏轼打扫战场,收拾残局,提供前往被贬之地的路费,甚至最后苏轼的后事都是苏辙一手操办。
我查了一下资料,苏辙留下的诗作大概1127首,数量巨大,思想水平极高。散文还没有包括在内。
单就这首词来看,个人认为,70岁的苏辙已经达到了孔子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或者道家(佛家,有点搞不清)所说的“万事皆空”的高度。因为在词中苏辙至少体现出三点“看淡”。
一、看淡悲喜。
“朝来寿斝儿孙奉”,这一句是写儿孙们为自己祝寿的场景,显得一团和气,儿孙绕膝,好不热闹和喜庆。
但是苏辙对于祝寿已经没多少兴趣了,他历经人事沧桑,无论是灾难,还是欢乐,都不会引起他内心的波澜。于是说“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揭示出了苏辙的人生境界,他历遍坎坷,忘却忧患,已经稳如泰山,安然不动。
二、看淡名利。
“早岁文章供世用”,说自己在青年的时候为求取功名,发奋读书。作文章写策论,都是为了报效国家,为世所用。
“中年禅味疑天纵”,词人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以孔孟为师,初入仕途,以传统儒家的济世思想对待一切。但人生坎坷,他屡屡受挫。到了中年,由儒转佛,喜欢参禅。
及至晚年“石塔成时无一缝”。“石塔”,即用石头建成的佛塔,用来存放舍利和经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词人如今人已古稀,佛学已经修炼到家了。
三、看淡生死。
“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这句话表明苏辙已看破生死,无所畏惧,死后上天堂也好,下地狱也罢,他都无所谓了。
这首词抒写人生短暂,时光一去不返,不知不觉人就老了,再回首却发现人生恍如一梦,让人读来感慨万千!
古人云:诗言志。
这首词,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历经千帆,踏遍山海的苏辙,他参透一切,沉稳淡泊,大气磅礴,活成了一座山峰,和哥哥苏轼一样高高的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