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

作者: 竹_星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10:50 被阅读218次

        年,悄然而至。回到最初的回忆,年的味道是······

搡(sǎng)米鬼(kuⅰ)

年的味道

      对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来讲,做米鬼(音kuⅰ)才叫过年。首先把米浸泡后磨粉,压榨干后,用蒸笼把糯米蒸熟,迅速倒入石臼里,这时身强力壮的男人马上抡起捣柱,轮流捣柱着石臼里的糯米,在千万次不停地起落下,原本雪白的糯米颗粒尽神奇般变成了软糯筋道的米团了。初步完成,这时候趁热把米团拿到事先准备好的大桌子上。防止粘性,工匠们在手上、桌上抹上黄油,娴熟的一挤一捏,一个个大小无异的米鬼(音kuⅰ)算是大功告成了。过年图个喜庆,用筷子蘸点红色食用染料,在每一个米鬼(音kuⅰ)上点上一个红色的小圆点。画龙点睛后的米鬼(音kuⅰ)总会在某个角落里少几个,那定是一群“小馋猫”偷吃了。

姐妹之乐——放烟火

        除夕的夜晚,孩子们总期盼着夜幕早点降临。小伙伴们比划着谁家的烟火响数多,造型好。站在自家的庭院前,扯着大嗓门问谁先放?一起放?我们也会嚷嚷着要买几个过过瘾,家境条件一般,但父母总会在一年中最后一天满足我们的要求。记忆中胆大的妹妹一手拿烟火,一手用柴火引燃它。而那时的我总躲在大人的身后或躲在门后偷偷张望。内心无比的矛盾,向往烟火在空中绽放出来的美,又害怕烟火会不会从另外一头出来打到我。随着“嘭嘭嘭”的声响,我捂着耳朵大声数着“1、2、3······”。我们孩子通常会数数,想证明老板到底有没有骗我们。如果烟火注明60响,58响的时候没有了,我们总会不死心,屏着气耐心地等待,怕一口气把最后2响吹灭。现在回想当时是多么的幼稚,可是那时我们总是乐此不疲。

守岁——终夜不眠待天明

        有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为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闲聊,玩耍,通宵守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儿时的我,通常没有熬过10点就梦会周公了。大年初一的早晨,总会懊恼自己又一次睡着了,发誓明年一定守到通宵。

拜年

      起床后,要先向家里的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之类的吉利话。受拜后,长辈们会把事先准备的压岁钱(不多于5元)分给我们,我们总会小心翼翼的把这来之不易的零花钱折平揣入口袋,用小手在口袋外摸摸,确定真的装进去了。这时我们哼着歌老早不见身影,忙碌地穿梭于隔壁的伯伯,叔叔家,说着吉利的话,欢喜的接过大人们给的零食,那一刻是多么的幸福和满足。

        人慢慢长大,可年的味道却慢慢地在变淡。人慢慢变老,可对乡愁、对家的眷恋越来越浓。 小时候单纯的认为给我们吃喝玩乐就好,大了就想的多了,想复杂了,心就累了。其实不是年的味道变了,变得只是我们的心。               

相关文章

  • 年的味道,钱的味道

    大年初二,狗年刚开始第二天,本想着今年过年积极一点,打破以往过年年味淡的惯例,专门搞了大红色的亲子装和家庭烧烤啥的...

  • 年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每年腊月过小年的时候,常常就会不期然地想起母亲和外婆健在时的那些难忘的、其乐融融的日子。 那时候的我还是个不...

  • 年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今天上午9点45,接到邮政投递员电话,说我有一包裹到了,里面是腊肉(其实是腊香肠),告诉我中午12点到1点投递过来...

  • 《年的味道,家的味道》

    晚饭后已近七点,弟出门又回大喊:“下雪啦!下雪啦!我要去玩!”眉飞色舞地待母决断,母亦有此意,遂一拍即合,出...

  • 年的味道

    1 这些天,大街上的车越来越少,人感觉也越来越少了,就连公司的同事、朋友也一个个“消失”在回家的旅程中了,年味越来...

  • 年的味道

    年越来越近,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上小学的时候,放寒假的那一天,全体师生总要开个大会,期末考试的颁奖礼仪结束后,校长...

  • 年的味道

    火车上,拥挤的人群,吵杂的声音,婴儿的啼哭,磕瓜子的声响,列车员检票的动作,互为同乡人的聊天,来自...

  • 年的味道

    年初九,参加完好友的婚礼,凌晨三点赶车前往高铁站返程,在高铁上,正式为今年的春节圆满画上了句号,整个人像棉花糖一样...

  • 年的味道

    妈妈,距离过年还有多少天?我想要压岁钱了! 孩子的问题,勾起了我对年的回忆。 年的味道,大概只存在于记忆里…… 老...

  • 年的味道

    年,就这样过去了,心却依旧,像平静的湖面,无波无澜。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不再是一种憧憬,而成为了一种形式。 以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的味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i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