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下无贼>里葛优语句金句台词广为流传: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都异常焦虑,深怕一不小心就被小伙伴超越异或是错失阶级提升的大好机遇。不可否认这个时代的发展机遇要比上个世纪多得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零售等新的技术和商业形态层出不穷,财富的列车似乎不断驶来,然而乘客众多,每个人都使出吃奶的劲儿往上挤,你的能力得比别人强,挤上车的几率才能增大。这意味着即使机会多,你也得有能力,是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专有人才你才可能抓得住宝贵的机遇。
问题在于,我们怎样让自己成为市场渴求的人才。靠教育,靠考上好的大学?现代体制化教育有严重的滞后性,在我上学时,别说学校,就是政府以及整个社会都完全预测不到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走向。当时没有任何人能预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当然也不会专门培训学生掌握互联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思维。在迅猛发展十几年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能新的技术和产业趋势突然又扑面而来,象牙塔里面的“一心只读圣贤书”师生又怎么可能预测到此种社会发展趋势?现在用于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编程语言叫Python,而我在大学时教的唯一编程语言是C语言。由此你寄希望于学校或某个机构能把你培养成市场需要的人才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由此成为人才的唯一途径只能是自学。网上流传一个热词叫“终身学习者”,你必须自己洞察市场的需要以及产业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自身技能水平以满足新生行业需求,由此换取更高的物质报酬。在这个商业形态和技术模式急剧变化的年代,想一招鲜吃天下就是一种妄念。然而自学与上学完全不同,上学是一种被动姿态,老师讲什么你就听什么,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几乎完全由老师决定。而自学对人的要求比上学高得多,你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自己决定应该学什么,以及如何学。
学习者.png在知识为王的年代,自学才是主流学习方式。传统看法认为自学是非组织,非正式化的个人行为,是对正规学习的补充,说起来还有点悲情的味道,是学习上没有办法的办法。说某人是“自学成才”,那意味着该人的才能不具备“法理性”,他的能力无法得到官方认可,他是个非科班出身的边缘人士。然而事实上,历史上的牛逼人物似乎都是自学出身。例如两千年前的孔子,老子,庄子,我们从未听说过他们的老师是谁,而且那时候根本没有成建制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三位圣贤都是自学成才。同时很多描述牛逼人物发奋努力的成语也是描述他们如何自学,例如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等等,都是描述主人公一个人努力,并没有提到有什么老师在一旁指点。
积极主动,操之在我的主人翁心态是成为牛人或人才的前提条件。霍金是宇宙物理学大牛是不争的事实。他上大学时,不是在“接受教育”,而是在“自我教育”,他不像现在大学学生那样,一窝蜂的坐在教室里,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小心翼翼的记笔记,生怕丢失了重点。霍金的学习方式是,教授指定一本物理书,然后他自己回去看,过一段时间后老师检测他的学习进度和成果。有一次教授让霍金读一本统计物理学的书,一周后霍金给他报告学习进度,结果他给教书标出书中的很多错误,于是教授就知道霍金的知识水平已经不在自己之下。试想那些接被动学习,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学生怎么可能会主动发现书中错误呢,一来他们没有那样的能力,二来即使发现,被动的心态也会让他觉得是自己错了。
现在人们对成建制的批量学习方法有很多反思。2018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卡普兰出了一本非常激进的书叫《对教育的指控》,他认为现代教育系统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你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独一无二的人才,靠这种加工流水线似的教育模式根本不可能,试想你和其他人一样拥有同等条件,你凭什么认为最终你会变得与他人不一样呢?事实也证明,现代流水线教育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子般的标准工业品,千篇一律,没有个性。
学习者.jpg要想与众不同,你就得另辟蹊径。自学是让自己在成长上变得独一无二的最好方式。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任何知识,信息,参考资料,乃至于绝大多数问题的答案都可以搜索到。你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为自己量体裁衣,打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成长计划。在传统课堂学习,一个班几十号人,水平参吃不齐,老师根本没精力特别关照你。老师会参照中等偏下学生的水平来设置步调,并且要求所有人都遵守同样节奏,这就如同量别人的脚型来给你做鞋,你怎么可能穿得舒服。更何况很多老师其实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上课如同领导作报告,完全照着稿子念,这种上课效果还远不如自己看书。
传统教育模式隐藏着对人性的压迫。在45分钟里,你不能走动,不能交头接耳,不准开小差,这与坐45分钟牢没区别。我们在学校时总能看到一些极具反抗精神的”差生“,我们喜欢给他们贴上”坏“的标签,其实未必是他们性情不好,而是他们实在受不了”面壁思过“似的压迫性教育方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也能说明为何高考后学生会以撕书,烧书的方式进行发泄,这是他们对多年压抑的反抗形式。
现在有美国大学开始以自学为主要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例如让学生看网络公开课和阅读材料的方式自学,老师的作用是带领学生做实验和练习,特别是帮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习不再带有压迫的意味。尽管是自学,老师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因为他能为学生提供及时反馈。自学一大问题就在于个人无法衡量自己进度,有问题无法得以及时解决,过程中出现错误也没能及时纠正,由于老师的存在,他能及时解决这些自学的难点,因此这种自学为主,老师为辅的学习方式就更加高效。
学习者.jpeg然而自学对人的心智成熟度要求非常高。传统教育带有压迫性有它的缘由,学习是一件反人性的辛苦活,没有压迫,人就不会让自己从事如此枯燥和辛苦而且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实质回报的事情。英语中有一个专门指向自学者的单词叫”autodidactor",中文翻译叫“自学成才的人”,实际上它专指能通过自学成为某个领域大牛级人物,例如孔子,老子,庄子这类人。由此在西方思想看来,懂得自学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智者。
美国教育家苏珊.克鲁格提出一个“成功教育金字塔”理论。她把人类高级思维活动分成三个层次,最顶层的高级思维是学习,但你必须实现金字塔底端两大基础你才有能力有资格去“学习”,那就是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自学是一种自我挑战,你尝试理解掌握你现在不懂的东西,这个过程肯定是辛苦而又充满挫败感,你要自学你肯定得有信心吃得了苦,受得了挫折。
而且你要有对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有信心。很多人看到一本书稍微厚一点心里就打起退堂鼓,自学的最好方式依然是阅读文本,你需要通过大量阅读获取相关技能和知识。其次还需要你具备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多人根本无法让自己静下来五分钟,他们无法让自己放松下来,一闲着就赶紧拿起手机刷微信,微博,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耗费在各种推送新闻或者是毫无营养的小视频上。
IMG_3835.JPG如果你心智足够成熟,满足自学的两个前提条件,那么就可以思考自学的方法。自学最关键的能力是文本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阅读的方式掌握知识,因此决定自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文本处理的能力,二是文本的内容质量。文本处理能力是基本功,就像练武要扎马步,它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只有你耐性充足,将文本中文字读取后才有可能抽取关键信息。
因此文本处理能力分三层:第一层是读一段文字,抽取出表象意思,也就是你要知道文字直白上看在讲些什么。例如你读一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从字面上看到一系列物体,例如沙漠,冒烟,长河,有落日,而且落日是圆形。第二层是从文本引申出疑问,并从一系列其他文本中抽取出答案。例如你会思考这句诗的作者是谁,他去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现在有了搜索引擎,这些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是答案并不唯一,不同的文本会给出不同的分析进而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因此你要通过思考后作出自己的判断。传统学习方式的最大弊端在于你只能选择一种“标准”答案,这是让学生丧失创造性变成书呆子的主要原因,人们常说”读书读傻了“,就是个人思维受标准答案约束,拿单一文本中的说法到生活中按图索骥,最后碰一鼻子灰。
第三是建立自己的系统。所有从文本上获得的知识只不过是一堆砖瓦,你要把这些砖瓦建造成一栋楼房。我们说得批判性思维其实就是个人建立的思考系统,我有我的一套,我绝不会人云亦云,我绝不会被各种谣言或营销文洗脑,遇到问题我们不会轻易被他人的说辞牵着鼻子走,我会启动自己的思维系统,去收集证据,去推理,最后得出我自己思考后的结果。
阅读.jpg阅读能力训练和文本内容质量决定了自学的质量。由此我想到一个两全之策,既能提升文本处理能力,又能保证文本质量,从而提升你自学的效果。这个策略就是学好英语。我们看看英语的学习过程,首先是背单词,这对应我们前面提到的级别一,你读取几个字母的组合,并记住它对应的中文意思;掌握一定量的单词后,要想真正提升英语能力就必须强力研读英文资料。我自己的经验是强读<chaina daily>,也就是英文版中国日报,通过大量的文本输入强力将自己的中文思维扭转成英文思维,此时你会发现某些单词可能有明确对应的中文意思,但他们组合成一个句子之后,表达的完全是另外一种意思,同时你必须通过阅读不同的英文文本掌握英语表达方式的内在规律,这可以对应前面提到第二点。
第三点建立个人系统和保证文本质量可以相互关联。阅读本质上等同于精神上的“进食”,倘若食品质量差,吃了拉肚子。同理文本内容质量差,就会导致脑子“进水”,坏掉的脑子不可能建立系统。必须得承认,目前质量最好的文本内容来自于西方,而文本内容都以英文做表达。曾经有不少学古汉语或中文专业的学生抱怨考试要考英文,他们认为我研究中国文化,你让我学英语干嘛,殊不知最好的中国研究不在中国,而在欧美。
例如对中国社会研究最深刻的人是美国学者费正清。他出版了一系列没有任何中国人能比拟的中国研究书籍,例如著名的《剑桥中国史》以及一系列影响极其广泛的研究论文。那些英文不好的搞国学之人,绝大多数是骗子,一部分搞毫无营养价值的鸡汤,一部分在故纸堆里捞出毫无意义的“之乎者也”。现代社会学很多研究方法,例如数理统计,田野考察等,都是由西方人发明,因此掌握不了英语,你即使研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或文学,由于你掌握不了研究方法,你根本就不可能搞出有价值的创作来。
研究.jpeg自学最大一个问题是没有反馈。很多人对网络公开课的一个抱怨是没有反馈,听了看了后自己到底有没有效果很难验证,同时有问题很难得到答疑解惑。获取反馈其实是一种主动行为,也就是你要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操作,然后观察操作结果。传统教育最简单的反馈方式是考试,分数高低反应了你对知识掌握的好坏,然而这种反馈是被动的,主动反馈很少,例如有多少学生会主动的与老师对知识点进行探讨呢。
自学的内核是“以我为主”,而不是一个人学习。因此自学过程中你要主动寻求反馈,容易获取反馈是我觉得掌握英语的好处之一。你每次阅读一篇英语文章,你看懂了多少,从中抽取出了多少有效信息,由此你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英语的掌握程度。很多人学英语的弊端恰恰就在于不敢主动寻求反馈,大多数人表面上看起来在学英语,实际上是在表演,他们只追求那些”浅反馈”,例如背单词。他们不敢把英语真正用起来,例如读原版书,英文报道等,因为获取”深反馈“的过程太痛苦。
自学的最好方式其实是做中学。你想要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于是你就去查找完成该任务相关的知识或技能资料,对于技术性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的资料依然是西方人用英语拟写的书籍或论文。例如最近我想研究如何开发一种从摄像头视频流中动态识别车牌号的深度学习智能系统,我搜寻了好久没有发现任何有关这种技术的中文资料,但发现了很多用英文写的相关学术论文,我通过阅读这些论文基本上掌握了相关技术要点,让我惊讶的是,用英文写这些技术论文的居然是个中国人!
编程学习.jpeg做是最好的学。人们都知道程序员是个高收入职业,很多人并不知道,不同水平的程序员收入差距极大,普通程序员一年收入十几二十万,高手程序员一年收入能达百万以上,而且公司为了留住这些高手,还给予他们很高期权。那么高手与低手有何区别呢。低手的特征是,他们一直呆在舒适圈里,只在自己了解的一亩三分地里反复耕耘,超出了自己掌握的范畴就会两眼发呆,不知所措。
高手程序员则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低手程序员往往只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而高手程序员能掌握一切项目需要的编程语言或技术,他们绝不会专门报个班来学习项目需要的编程语言,而是直接上手,不懂的就自己去搜索研究。吴晓波写的《腾讯传》中有这么一个故事:QQ刚出现时,用户交流的信息在网络上是明文传播,也就是任何人都能截取QQ中的谈话内容。为了增加安全性,马化腾让当时一个工程师将对话内容进行加密。几周过去马化腾想看看进展如何,当时负责该功能的工程师正在打球,他电脑桌上放着一本书,马化腾拿起一看,对方正在阅读该书第一章:什么叫网络安全。这个程序员不断通过自学以满足腾讯项目开发的需要,很快就成长为技术骨干,随着腾讯的发展壮大,他很快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现在真正高级的技术骨干必须要具有通过阅读相关领域技术资料掌握前沿核心技术的能力。华为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几乎完全依赖一个叫李一男的技术骨干。华为在制造高端通讯设备过程中遇到很多技术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全部通过李一男阅读专业的全英文通讯技术论文后才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随着现在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你根本没有时间等待有人将相关技术内容翻译成中文,等相关中文资料出现时,里面描述的技术就已经过时了。因此优秀的工程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快速的通过阅读英文掌握最新核心技术。
一个需要学啥就学啥,学啥就能扎实掌握的人,一定是一个心智成熟,拥有高自尊的人。同时一个能掌握良好英文阅读能力,快速掌握最新前沿核心内容的人一定是个思维敏锐的人。他对生活有强烈的掌控感,他对自己拥有强烈的自信心,面对任何困难都能无所畏惧,游刃有余,宠辱不惊。这种气质比任何学历证书更令人尊敬,比财务自由更令人羡慕!
请关注公众号,让我们共同学习进步
qrcode_for_gh_00f6e6bb0b6c_258.jpg 新书上架,请诸位朋友多多支持: WechatIMG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