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1533.2.28-1592.9.13),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主要作品有《蒙田意大利之旅》 《随笔集》《热爱生命》。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这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①我宁可把一句精妙的格言像布片一般裁剪下来,然后 缝到自己身上,为我所用,而不会把我的思绪宛如丝线一般理直去迎合它。
反过来说,言语必须服务和紧跟主题。如果法语做不到,那就用加斯科涅方言来表达吧。我希望内容凌驾于一切之上,由此填满听者的想象空间, 以至于听者对于词藻毫无记忆。
无论是写在纸上,还从口中说出来,我都喜欢质朴自然的言语,饱满有力,简短精练,既不精雕细冻,也不激烈生硬……就算难以理解也不令人生厌,毫无矫揉造作,也非杂乱无章、条理混乱,却大胆不拘谨。
每个字都言之有物,既没有学究气,也不像僧侶那样刻板,更不像律师咬文嚼字,反而更似丘八说话直来直去,恰如苏埃托尼乌斯描述尤利乌斯·凯撒的语言。
词语如同人的衣服,不应该改变躯体原本的形态,而应显现出曼妙身姿,令人浮想联翩,就如同紧贴在躯体外的第二层皮肤一般,突出自然的形态。这也是一种拒绝谎言和伪装的方法。
②我曾经欣欣然模仿年轻人的穿着打扮:大衣斜穿,披风随意搭在肩头,一只长抹松松誇誇。这种异国风格的穿衣方式体现出蔑视一切的傲气和对法则规范的漫不经心。而我觉得这用在言语形式上更加适得其所。
对于廷臣来说,任何矫揉造作之举都不合时宜,特别是在法国式的乐天与自由方面。君主治下,任何侍从都必须按照廷臣的规矩训练言谈举止,因而我们更应稍稍向天真和蔑视靠拢。
③我不在乎引文的数量,而在乎它们的分量。假使我把数量看成价值所在的话,那么引用的数目会是现在的两倍。
我书中的引用除了极少数之外,全都出自世人所熟知的古代先贤,无需我加以注释。鉴于要把上述道理、比喻和论据 “移植”到我的 “土地”中,并与我的观点相融相配,我有意隐去原作者的名字……我希望他们指着鼻子斥责我时,其实是在侮辱普鲁塔克,错把塞涅卡当作我来嘲讽而颜面尽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