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社科
《孟子》感言集之45:牛羊何择焉?

《孟子》感言集之45:牛羊何择焉?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20:11 被阅读39次
    《孟子》感言集之45:牛羊何择焉?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下》,其中对孟子以“以牛易羊”的比喻颇有感触,齐宣王以牛易羊并没有解决祭祀的残酷性,也没有解决人类对于动物被宰杀的同情心,反过来,还会引起老百姓对祭祀的误解,觉得原本是国家用一头健硕巨大的牛来祭祀是代表仪式的庄严神圣隆重,现在为了节省成本,居然用一头羊来代替,多么吝啬的举动,大国风范还在?所以讲:一个人的慈悲仁爱之心,不是临时换一个祭祀动物就可以解决的,这只是表面,只是形式,必须发自内心,采取真正仁爱的行动才能够解决!

    原文如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大意是: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有没有听说过?”

            孟子说“孔子的门徒从来不去讨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所以他们的事迹很少传播到后世。我也没有听说过,无以作答,如果一定要讲,我想讲如何通过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的故事吧”

            宣王问“道德如何能够统一天下?”

            孟子答“一切为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这样统治天下,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了”

            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答“完全可以”

            宣王问“你怎么就知道我是可以做到的?”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龁讲个这么一件事,大王坐在朝堂之上,有一个人牵了一头牛从朝堂之上经过,大王看见后,就问牵着这头牛用来干嘛?牵牛的人说是把牛杀了取血祭祀钟的,大王就说还是把它放了吧,真的不忍心看到它宰杀前害怕得瑟瑟发抖的样子,就像一个没有犯罪就判死刑的人,多么可怜!牵牛的人说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干脆把祭钟仪式废除。大王说为什么要废除祭钟仪式?完全可以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

          宣王答“的确有这回事!”

          孟子说“凭大王这颗仁爱之心完全可以实现一统天下的王道,但老百姓都认为大王这种以牛换羊是一种吝啬行为,我知道这不是吝啬,完全是因为你看到牛被杀有不忍之心”

          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会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被杀前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表面上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能够理解你的真正用心呢?问题是,大王如果真的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着说:“是的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明白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在起作用。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看到动物被宰杀正是仁爱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所以你才会羊去换牛的)。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再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被宰杀时痛苦哀叫,便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厨房是屠杀重地)

    个人看法:

            孟子与齐宣王的这一段对话,我们发现一个现象,齐宣王一直对称霸天下感兴趣,对于其老祖宗齐桓公以及另一霸主晋文公崇拜有加,希望孟子能够结合他们两个人的故事,来帮助他献计献策,以实现富国强兵的霸业。当然孟子一眼就看透了他的心思,于是就讲了一个发生在齐宣王自己身上的以羊换牛的故事,弄得齐宣王很不好意思。

            这个故事反应了齐宣王固然有一番仁爱之心,可惜并没有从本质上去把握去遵循,而是通过一些表面文章,比如可怜一头牛被宰杀的痛苦,企图利用一只小羊来代替牛被宰杀的命运。问题这是真正仁爱的表现吗?

            同样一件事,不同视角就会有不同的解读,以齐宣王用羊换牛的动作为案例,从齐宣王本我的立场来看,绝对体现出一片仁爱之心;从被齐宣王统治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视角来看,哇瑟!我们大王好小气好吝啬,这么重大的祭钟仪式,连一头牛都舍不得,居然用一只小羊来代替,像什么话,堂堂国家领导人连一个大户人家都不如;从帝王之师孟子的视角看:齐宣王真的是在作秀啊!用羊换牛来搞祭祀有区别吗?“牛羊何择焉?”这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一个动物被宰杀,行为本质并没有改变,动物被宰杀的痛苦并没有解决。如果真像齐宣王所说有一片仁爱之心,应该移风易俗,改变用宰杀动物的血来祭祀的残酷陋习,这才是真正的仁爱!

            齐宣王用羊换牛的作秀行为来看,他表面上充满了爱心,但是其内心深处的想法还是如何企图通过征战讨伐来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并没有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爱护人民群众,真正的关心民间疾苦,心心念念想的只是如何实现齐桓公一样的霸业。

            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也会遇到:口是心非,自相矛盾,言行不一致、换汤不换药的现象,这种现象有的时候发生在别人身上,有的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心里想的,与实际做法,其实是矛盾的,但是我们很容易自作多情自作聪明,相当然的认为别人看不出自己的用意,或者想当然的认为别人会理解我们的真实用意!齐宣王用羊换牛搞祭祀,原本是打算用这个动作向全国人民树立一个充满慈悲仁爱的光辉形象,想不到,人民群众认为齐宣王不过是太小气,太爱财,希望偷梁换柱以小换大来降低祭祀成本,并没有感受到齐宣王有多么慈悲仁爱,因为“牛羊何择焉”?反正都是宰杀动物,针对是否有仁爱?宰牛宰羊有区别吗?

            孟子指出了齐宣王虚伪的一面,告诉他必须认识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老百姓是真关心还是假关心,群众一看就知道,齐宣王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的确是做的有欠妥当。怎么办?只有一条大道!那就是领悟天命,关爱百姓,实行仁政,抛弃霸道,走向王道,这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45:牛羊何择焉?

    2018-7-8 于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感言集之45:牛羊何择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ta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