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者得近利,满足于一时,败于未来,远功者困于当下,利在其后。
曾有两个男孩差不多大小,二人是玩伴又是邻居。其一人机灵有眼色劲,绝不吃亏。其二人只懂该干就干,不计较什么,没有太多心思。
二人很小很小时,一邻家翻修配房及院墙,那时农村时兴参忙,叫了不少大人们来帮忙,小孩子见到人多热闹,兴趣来了,在大人的撺掇下两个孩子帮着归拢墙砖,搬运墙砖。两个孩子越干越起劲,由开始时的搬二块砖增加到四块砖,两个孩子比着干,很快看出了劳动成果,两个孩子早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大人们连连夸赞两个孩子的功劳,并关心地告诉两个孩子歇歇吧。其一个孩子怯怯地眼瞅着大人蹲在一边默默地休息,另一个孩子却慢腾腾的走向厨房。农村里请人帮忙晚上是需要管饭的,厨房里飘出的香味和叮当响引诱着他走向厨房里。有心的大人们说:“这个小孩鬼。干了一大会活了,给孩子拿点吃的。”那时他才多大啊,竟然会有这个心思。
小学毕业,很鬼的孩子成绩差,没有考上初中,直接务农了。几年后,看到了他姑父在县城里收废品很发财,就跟着姑父在县城收废品,后来发展了自己单干。他姑父赶着马车窜门市收大件多买薄利,大家都相信他,一拉就是一车,当然赚钱。他用的是脚蹬三轮,拉不了多少东西,人缘也不熟,当然赚的钱少了。后来,他找到巧门了,买废品小秤杆用大秤砣,要是见到老人或不太“聪明”的人家更是很坑的厉害。要是见到院里面放着值钱的东西,趁主人不注意装着就走。曾有一次在工地上,看工地的守卫在炉子上做着饭,人离得远一些,他把人家锅都给端了,装到车上,正好被下班回来的员工赶上了,被要回,他自己挨了一顿揍。提起他来,县城里很多人都耳闻过他或都认识他。后来,他专攻工地,晚上与看工地的合伙,把钢筋水泥偷偷的拉出去卖,二人再合伙分赃。用他的话说,去的时候买两张饼卷肉,哄哄看工地的人,然后随便拾掇拾掇就有钱赚,东西也不是他家的,看工地的一高兴什么都敢卖给你。有一次他弄回来一辆三马车,用柴草盖在自己家里院子里好多天,后来也卖掉了。当时一辆三马车的价钱比一名教师一年的工资还多。
不吃亏成了他人生信条。
当他父母都还年轻时,一家人都能干活又勤劳,小日子过的不错。再后来打工盛行,能出远门的农民都去了城市里打工,不能出远门的就在附近找点建筑活干。再后来妇女也参加进来打工,他的媳妇跟着本族的包工头干活,因为这特殊关系,包工头处处照顾着她,让她干点轻活,一起下饭店吃饭,再后来让她管理点事情,人称她“二主管”,她与包工头的关系也不清不白。
有言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人一旦有弱点被人攻破,很难再堵塞。
她与包工头断了关系后又与本村另一名男人有了瓜葛,二人长期在外打工,男人很辛苦也养不住她,就断绝了关系。后来她又与村子里张姓男人打的火热,从此常年在外再也不回家了,前年生下一个孩子。这边离不了婚,那边已经有了孩子,年前因为要离婚,把他打的头破血流,由120车拉进医院去治疗,康复了好多天。有人说,她与张姓男人还有孩子在外混得很凄惨。
离婚成了她与他的死结。为了离婚她与他不惜大打出手。如今,她的大女儿早已嫁人,至少也有二十五、六岁了,二妮也已出嫁,连最小的儿子也是二十岁的人了,儿子嫌丢人,得了抑郁症,每天在村子里骑车子乱窜乱转,什么活也干不了,毁于名声,更不要再提娶媳妇的事了。
昨天,听我姐说他七十多岁的老娘被车撞了一下,在医院里。我才想起来他的事来,想写几句话做一个记录。
2021/09/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