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朋友圈的时候,看见几个高中同学在抱怨,上了大学后猛然发现自己连记叙文都不会写了,写作能力急剧退化。
我反思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尽管从小学开始就被老师称赞作文写得好,初高中也是班级文艺青年,然而上大学后,面对一篇征文也要绞尽脑汁,久久不能下笔,更不要提孕育出深刻的文字了。
为什么我们再无法写出动人心弦的故事,也很难剖析引人深思的现实?我不禁回想多年来的写作,到底教给了我什么,而我又学到了哪些?
一般是这样的吧,小学主要写记叙文,初中开始接触各种文体,高中则是议论文的天下。都说写作要讲求真情实感,但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无非是应付作业罢了。
我似乎从小写作就是靠编的,第一次露营,公园游记等等,大家的内容大同小异,凭的仅仅是文笔,也就没有亲身体验一说了。刚刚接触写作的我们,就将它视为一个任务去完成,何谈培育写作兴趣与散发脑洞呢。
真正写作有所提高应该是初中,当时喜欢看小说、散文和古诗词,喜欢多愁善感、缠绵悱恻的文字,妥妥的文艺青年,也摘抄了不少“无病呻吟”的文字,写了一些少年情怀。如今想来,这无形中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也是我热爱写作的源泉。
谈到高中,成绩一直被放在第一位的,写作也不外如是,甚至只是提高成绩的工具而已。为了拿高分,选择最好得分的议论文,千篇一律的文章像工厂的流水线,合格却没有特色。结构、开头、结尾、引用,一切都被死死规定,写文章反而成了修道院。无疑,它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力,将思维钉在了狭隘的区域。
我们在学生时代写作文,很难把它叫做一篇文章,它给了一个基本框架,包括命题、体裁等,不用你去想选题想的天昏地暗,但同时也少了利益、他人意见的考究(当然老师除外)。从一定程度上看它是纯洁的,作者当时也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既然它是写作的开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往开来吧。
虽然我对上学时的写作课意见颇大,常常厌弃应试作文的枯燥乏味,但是倘若真的热爱写作,形式也不会仅限于课堂。课外之余写散文、诗歌、悬疑故事、网文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也是我想谈的学生时代的写作,在还未投入工作的“浪潮”之前,幼稚的纯粹的青涩的文字。
朋友说前几天回家整理书桌,偶然发现中学时的摘抄本,上面写了好几篇小说,她自己都惊讶“我居然这么有才华”,发给我看,确实脑洞够大,这简直让拘泥于文笔的我惭愧了。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心思细腻的时候,一片叶子也能荡起心头涟漪,对生灵万物有感而发,对七情六欲牵扯不断,学生们将这些丰富的情感化作文字流于笔尖,或许技巧生疏,却不狡猾虚假,恰是动人故事的来源,这也是为什么写作大家已修炼的炉火纯青后提倡返璞归真。
每个人的写作风格也大致是在学生时期形成的,通常会有一个喜爱的“偶像”,看他的作品多了,自然有意无意去模仿或追随,之后融合自己的理解,便形成了自己的独树一帜。
我自认为受张爱玲的影响较大,从初中开始断断续续看了她的不少作品《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流言》等等,华丽的文辞、凉薄的爱情,悲伤淡然,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于是,我很喜欢“蓝色妖姬”般华丽凄凉的文章,年少轻狂也有过数篇这样的稿子。
没有不读书便能写出好文章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我们抱怨才思枯竭,有没有想过自己已经堵塞了源泉,一池死水怎能搅动半点风波。如果你现在还是学校的一名学生,对写作有着饱满的热情的话,就应该尝试多写、多阅读,用文字记录成长,因为谁也不确定工作后的你有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坚持写作,乘着还有满腔热血,写你所想,所思以及真实的情感。
学生时代的你,一定都写作过,无论是出于何种想法。当你遇到创作瓶颈的时候,不妨想想曾经稚嫩的我们遇到的问题和镌刻的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