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家花千芳发了一条“英语无用论”的微博,表示“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都是一件废物技能”。
☟☟☟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最汹涌的浪,是来自有“娱乐圈书记”之称的王思聪的怒怼。
☟☟☟
于是,一来二往,引发了一场骂战,甚至连王思聪他爹都被牵扯进来了。
☟☟☟
网友的观点几乎是一边倒,齐刷刷地反对“英语无用论”的观点,认为花千芳的言论太狭隘。学英语,还是很有必要的。
☟☟☟
据公开资料显示,花千芳,1978年出生,是一位拥有100多万粉丝的作家,2012年曾凭借著作《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炮而红,成为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
作为一个用中文写作的作家,不懂英语在国内也完全吃得开,相信花千芳发出“英语无用论”并非哗众取宠,在他的认知里,英语确实学了也用不到,不如不学。
但是,如今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孩子不懂英语,将来的竞争优势将大打折扣。
况且,技多不压身,花作家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他反对学英语,估计是因为他那句“浪费了我们无数人力财力,牺牲了孩子们宝贵的童年。”
换句话说,我们的英语教育太失败,投产比太低了。
对此,不少网友也发表了意见。
☟☟☟
花千芳虽然观点偏激狭隘,但他说出了一个事实——很多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从课堂到培训班,花十几年时间、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还是不能解决英语听说问题。
这是个世纪难题——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效率问题。
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学英语,而是如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快速突破哑巴英语。
我们一直都在学哑巴英语
哑巴英语,确切地说,应该叫“聋哑英语”,就是对英语听不懂,也说不出来。
70后和80后家长对这个词应该体会最深。背了很多单词,记了很多语法,甚至英语考试还能拿个高分,但几乎没有做过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一到真实的英语交流场景,心里七上八下,仿佛立刻变成了聋子和哑巴。
这就像一个拳击手,从来不曾练过拳,却天天操练肌肉,幻想到了比赛时能凭肌肉取胜,结果不堪一击。
拳击手需要有肌肉,但是只练肌肉不能成为一个拳击手。同理,要学好英语需要单词语法,但是专攻单词语法不能使我们解决英语的听说问题。
十聋九哑,口语是听出来的
固有思维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家长踩过的坑,常常会不自觉地让孩子也跟着踩。很多家长让孩子的英语启蒙从记单词读绘本开始,孩子学了忘,忘了又学,觉得英语“很无趣,真难背”。
还有的家长比较明智,深知从单词语法入手的学习方法不靠谱,于是花钱找了一个外教给孩子练习口语,以为这样就解决了孩子的口语问题。
殊不知,有输入才有输出。尽管外教挤眉弄眼,比手画脚,英语零基础的孩子还是听不懂,听不懂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说出来。
想想孩子是如何学会母语?从来没有大人着急教孩子说话,因为知道孩子听得多了,自然就会说出来。同理,孩子要学会说英语,也要从听力开始。
不要错过孩子的听力黄金时期
研究表明,4-12岁的孩子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听力的黄金时期,其听音和辨音能力,是成年人望尘莫及的。所以,孩子学习英语,当从听力开始,用耳朵来学英语。
而听力的内容必须是可理解的,孩子听懂了,听多了,自然就会模仿着说出来,就像学习母语一样,自然而然。
孩子打下了听说的基础,以后在学校里再来学习阅读和写作,将会事半功倍。
相反,假如让孩子本该用在“磨英语耳朵”的时间花在背单词学语法上,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课,这正是传统的英语教育失败的原因。
所以,学习英语并不难,只是我们用错了方法。
虽然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路上吃过许多苦头,走过许多弯路,但绝对不能因此否定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而且,家长有义务给孩子提供一个以听为先的高效英语学习方法,让他们快速掌握英语听说能力,以应对未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如果花千芳作家有孩子的话,相信他也不会不同意以上的观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