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原来的生活节奏,宅在家中是唯一安全的选择。平日里忙碌得苟延残喘,并没有人意识到家变成了只用来睡觉的地方,似乎家以外的风景格外的不容错过,处理家以外的事情才能让人生充实而有意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被按下暂停键的我,开始尝试细心收拾家里的角角落落、擦拭掉每件物品上的灰尘、用心观察它们的材质、摆放的位置,以及每件物品的用途和它真正的价值。
咖啡杯
一个酷爱喝咖啡的人,爱的恐怕不只是那醇香的口感、淡淡的苦涩,也十分在意喝咖啡时静谧的环境、优雅的姿态,乃至手里端着的精致的杯具,以及搅动时温柔缠绵的波纹。咖啡杯的造型质感颜色也同样被带进滚烫的咖啡里面被主人喝了下去。试想如果哪天就近拿起一个大茶碗冲一杯咖啡,是不是感觉特别不合时宜、匪夷所思呢?
我的家里收藏着好几个咖啡杯,尽管常用的只有一个。于是不常用甚至从未用过的杯子就那样呆在玻璃橱里哀怨的看着我。我将它们一一取出用清水冲洗,脑海里浮现出去年冬天的这个时节,父母从老家来到城里一起过团圆年。年夜饭时,当我从厨房端上来最后一道菜,发现父亲正用我那只小巧的墨绿色咖啡杯喝着白酒。显然,老人完全不理解现代人为何有这么多莫名其妙的讲究,难道所有的餐具杯具不都是用来吃饭的吗?!我也当然不用解释太多。少年时期离家很远出来读书,生活习惯与人生态度都在悄然改变,(尽管我并不知道这改变是对是错,是随波逐流还是潜意识的支配),然而只要跟父母在一起,就会瞬间穿越回那个曾经的自己。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已经在一个他们所理解的最大范围内定格,导致无论怎样费尽心血“自我改造”也注定要定期被骨肉亲情唤回。
好吧,从此以后,那只墨绿色的无印良品咖啡杯摇身一变,成了父亲喝白酒吃腊肉的专属标配。
闹钟
记得小时候常去同学家中玩耍,如果某某同学的学习桌上摆放着一个闹钟,那么他房间里的学习气氛立刻提升了不少。闹钟传达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惜时观念,也代表了一个人的自律和自省。甚至那时侯,透过一个闹钟,竟然能在脑海中模糊地看到这个同学的光明前程。
后来,便有了手机。
手机闹铃带来的方便和新鲜感、时尚感渐渐取代了闹钟,让人渐渐忘却了闹钟这个物品的存在。
有一次,在商场闲逛,进去NOME,眼球瞬间被这只传统造型的闹钟慑住,表盘又圆又厚,两条腿稳稳的支撑住它,头顶一个弯弯的提手,提手里面支着一个叫人起床的金属小鼓锤。买下它后,把它摆在床头,尝试发挥它的功用。可是,清晨它尖锐的金属敲击声哪比得了手机音乐闹铃的柔和舒缓,尽管是同样的叫主人起床,可是它显得那样的简单粗暴!显然我的耳朵已经被惯坏了,也许被惯坏的不只是耳朵罢。于是这只闹钟,被当成了一个怀旧情愫的载体,安安静静的变成了一个摆件——它不再闹了。然而,它只要在那里静静地呆着,就能让我想起那个严肃的年代、那个不知娱乐为何物的年代,那个一板一眼在心中播种下理想和信念的曾经的自己。
瑜伽垫
我想,大概每一位女性的家中都备有一张瑜伽垫吧,练或者不练,瑜伽垫必须有。它的存在,代表主人年轻有弹性的筋骨,代表对纤细身材的保持或者向往,代表健康,或者、取悦。在我家的阳台上,也卷着一席利用率极低的瑜伽垫。
曾经总是隔三岔五的在被窝里暗下决心,从今往后要重塑自己,要拥有一个自律人生。然而下一秒立刻被一通气氛紧张的工作电话搅得心情全无。接下来各种琐事纷至沓来、在这一整天里横冲直撞。第二天、第三天……以此反复。就这样,阳台上的瑜伽垫用固定不动的姿势卷着它的身体,颇有耐心的等待着主人的召唤。
直到这次罕见的疫情一夜之间以排山倒海之势突袭我们原本的生活,阳台上的瑜伽垫才得以缓缓铺开。它仿佛在告诉我,未来难免还会有无数未知的困难造访,请务必保持健康,保持敬畏。
复工的消息还未传来,疫情解除的时间并未确定。我继续宅在家中,仔细品味由种种物件构成的家的生活,向难以防备的未来招手示意,不躲闪、不叹气,坦然直面生命的无常。
祈祷春天的花朵如约盛开。
作者:袁昊(女)
籍贯:湖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