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乌托邦”一词被创造以来,形态各异的理想世界的模板便不断的在作家笔下所产生,与之对立的“反乌托邦”类型的描述未来恶意的小说也层出不穷,这些世界往往是“看起来很美”的世界,却存在怪异和与人性不相容之处,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对抗,正是这类小说最吸引人的核心。
《杀戮秀》也不意外。
未来,科技与资本都极度发达,人类生活在依靠科技力量制造浮空城市中,有着高度发达的娱乐享受,极为便利的生活条件。然而这个世界却是一分为二的,只有一部分人可以居住在浮空城中,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同时几乎垄断了一切权利与资本;另一部分人只能生活在地面,生活在浮空城市的阴影下,不见天日,如下水道中的老鼠一般苟活,没有人权。
在这个世界里,“上城”物质充沛,人们生活无忧,但精神却极度空虚,当权者用娱乐行业来统治和麻痹民众,民众的胃口越来越大,娱乐的内容就越来越极端。“下城”为生存的厮杀每天都在发生,而且都是以极为原始的手段进行着,生存是这里永恒的主题,简直无法认为与上城处于同一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只有从城市的边缘才能窥见阳光。
主人公夏天是来自下城的重罪犯,被迫参与了一档以杀戮为卖点的真人秀节目——“杀戮秀”,故事的剧情正是夏天和他的搭档白林从真人秀内的搏杀求生到掀起民众对真人秀外极权社会的抗争的暴动。
“杀戮游戏”作为反乌托邦小说中的常见设定,往往是强权统治的社会,有着森严的不可跨越的等级,参与者以罗马斗兽场式的厮杀供上层取乐,反抗强权则通常是这类反乌托邦小说的核心。
这本小说除了主角团以外,对群众(甚至都不能称之为配角和炮灰)的描述着墨不少,光明的上城和黑暗的下城差距如此悬殊,那么生活在上层的人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么?如果只关注上城人的生活,这究竟是不是让人满意的“乌托邦”?
非常有意思的是,资本统治下的娱乐帝国,本应是对“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概念的图解,但我却看到了与之截然不同的极权政权下的恐怖统治的影子,这里的人基本是被强制“幸福”着,酗酒、嗑药、滥交并不少见,意义在这里被消解,这里有你想得到的任何娱乐,若是谁感到这个世界是不幸福的,去看看下城,现在愿意幸福了吗?不能融入这里,就把你扔下去。
没错,上城的人都怀着巨大的恐惧与焦虑,担忧被沉到下城而拼了命的保住自己现在的位子,清醒着就会有难以派遣的精神压力和痛苦,必须在娱乐之下麻痹自己,对“快乐”的追逐到了疯狂的地步,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我常常感到“下城”是有意被保留的,以下城人民的悲惨作为活生生的典范和有力的威慑,这是最有效率的恐怖统治。
下城人生活在上城满满地恶意之下,时常会有以娱乐为名的大屠杀。专门为视觉效果制作的杀人机器和飞行的电子眼,惊恐表情,临终前的哀鸣,撕碎的躯体和漫天的血沫,用各种特写镜头实况转播,给上城人一点“真实”的趣味。
难道下城对上城的革命从来没有爆发过吗?
有一次甚至接近成功。
在革命开始时,上城人热衷于放水,因为结束的太快了没有乐子可看,无数的电子眼贪婪的记录着革命的每一个细节,愤怒的下城人凭借盗取的高科技的武器,一路打到了上城,将真实的屠杀带到了上城,当恐惧终于在上城人中蔓延,反叛军正计划着摧毁整个上城,可惜,科技是这里无坚不摧的力量,最终只是另一场血洗和清理。
这次革命带给上城人短暂的沉默,之后便掀起了名为“营销”的狂欢,革命军首领白林被塑造成影视形象中的反抗的英雄,热衷于描述他短如流星的一生,衍生了无数的娱乐产品,这次革命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提供给了上城人津津乐道的悲剧的食粮,人们贪婪的消费着他的痛苦。
他死了,却是上城里最大的“明星”。
本是一场意义严肃的革命壮举,迅速被阉割了反抗的核心,消解了反抗的有效性,娱乐是唯一的神,轻而易举的粉碎着一切意义。
当一切公共话语成为娱乐的附庸,“杀戮秀”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观众和粉丝力量在这里被着重强调了,看似公平的杀戮求生,最受欢迎的队伍总能活到最后,每个队伍背后都有一个节目策划的团队,若队伍死亡或出局,又没有人另外需要他们,整个团队都将被沉入下城。
在这场秀里,一切情绪都是消费品,你的愤怒与绝望,你的爱与牺牲,你所有的负面的、正面的感情都只是镜头下的消费,你的声嘶力竭、癫狂与崩溃都只是一出滑稽戏的表演,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触不到你想要摧毁的核心。
就像《呐喊》,你在尖叫,但却静默无声。
秀内到秀外,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跨越这道屏幕,让观众重新与角色的情感建立共鸣,重新找回意义,重新确立人的价值,重新让反抗成为反抗?观众与粉丝,在杀戮秀不断越界的过程中,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到最后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这个转变能够实现,所做到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唤醒“人”,以角色本身对个人尊严和价值的坚守,唤醒了上城人对自由和尊严的向往,“爱与牺牲”可能被权贵们当作消遣的素材,但任何的编排与营销的企图都不能掩盖人性耀眼的光芒,粉丝自发提供的武器和帮助,是捍卫自己的偶像,但同时也是在捍卫自己不必再被控制的生活。
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从白林的反叛军到夏天引发的暴乱,最重要的差别就是掀起了上城民众内部异化的力量。
主角团的盟友之一是第一当权者的叛逆的独子,因渴望摧毁上城而结盟,有强烈的自我毁灭倾向,他的父亲根本不把他对世界的毁灭欲当回事,“这个世界迟早也会属于你,我曾和你一样痛恨它,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它。”
也许我们年轻时都不肯生活在父辈所爱的世界——那个由父辈建造、有时也被父辈毁灭的世界,但是等梦想消散,我们却又成为了捍卫它的一员。
小说的最后,伴随着上城坠落的轰鸣,阳光再次普照在大地上,人的价值再次被竖立起来,娱乐消退,意义又成为了需要讨论和思考的话题。
友情提示:耽美作品,雷者绕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