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中累积了诸多不愉快,却总有些不经意的活动,恰如其分地润滑了长期积累下来的种种摩擦:有时闲坐在茶桌旁,几杯粗茶能让所有人敞开心扉,尽情畅聊;有时观看于电视机前,一个简单的综艺节目会让所有人开怀而笑,回味无穷;有时徒步并行在湖边林道,几幕艳丽的花景可让所有人心旷神怡,陶醉忘归。在享受欢乐的同时,人们不知不觉宽谅了彼此曾经犯下的过失。
▲ 一场场看似精心策划的活动在生活中屡屡上演然而,生活中那些不经意并愉快的活动总是寥寥可数的,人们多数有自己的事情,或是因胶着于上级安排的紧急任务而不得脱身,或是因忙碌于料理下至小孩、上涉父母的种种家庭琐事而不可开交,或是因沉醉于难得可贵的年假旅游而无心他顾。于是,一场场看似精心策划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屡屡上演,人们试图人为地创造更多“不经意并愉快的活动”。起初,大家都希望融入其中,其乐融融,尽兴而归,但过程中总有些不尽人意的瑕疵,甚至出了不欢而散的结局。
我把这种结局归因为“坐庄思想作祟”。
随着阅历的不断增加,我们潜移默化地将一种坐庄思想植入大脑,在这种思想的鼓动下,大多数活动参与者都心怀坐庄念头,力争成为主持饭局、表演等集体活动的一号人物。因为坐庄意味着更多的利益、更大的名气、更高的地位。主持饭局者专揽点菜、引导谈论、承揽付钱,虽在经济利益上暂时付出了成本,但却因此树立起个人擅长公关的形象,增加了大众对他的认知程度,潜在收益远大于眼前成本。主持表演的人虽因活动彩排而花去了大量时间精力,但在树立个人形象外,还可将许多可获利机会,给予往来较为密切的参与者。当具备坐庄能力的人都在为这种潜在利益,想尽方法,争夺不休时,“不经意并愉快的活动”就已走形。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并导致生活工作中更多的不愉快与损失,有的极不愿意参加某某组织的活动,成为集体中看起来不很融洽的一份子,有的干脆拉拢比较合得来的,组建小团体,一旦在大集体的活动中利益得不到满足,便翻脸走人,有的索性在别人组织活动的同时,另行策划了一场活动,争抢人员,形成对立。
这种坐庄思想就是一种不包容、没有共赢意识的狭隘思想。假使每个人都能带着一种包容他人坐庄获利的心态,把眼光放远些,而不纠结于坐庄的一时得失,情况自然大相径庭。假使主持饭局的人不是只按照自己认为可行的菜谱点菜,而是能吸纳他人的建议,甚至允许他人指手画脚,就极可能让更多人在畅享美食的同时,获得尊重并燃起激情。假使更多的人懂得定位自身角色,在专揽点菜、引导谈论、承揽付钱等事情外多花点心思,协同做好整个活动,也许过程中有大伙儿你也勤来我也勤、齐心协力办活动的愉快局面,结局自然也不是闹翻。假使主持表演等活动的个人能够多瞟几眼平日不甚往来的参与者,并给予更多可获利机会,就更有可能形成大家踊跃参加活动的沸腾气氛。
▲ 成功成为庄主意味着有数钱的优先权坐庄思想无法包容这些“假使”,或者说这些“假使”的活动是脱离了坐庄思想的“虽经意但愉快”的活动。
这种狭隘的坐庄思想却不只存在于现实生活的集体活动中,国际交往中同样比比皆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旨在调解某些国际争端和处理某些国际问题而成立由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调解某些国际争端和处理某些国际问题而发展起来的联合国,再到旨在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后到独立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之外成立的亚投行等。然而,人非圣贤,人们难以轻易摆脱根深蒂固坐庄思想的左右,也不会轻易包容他人通过坐庄获利。为此,协调沟通机制的创建逐渐成了人们走出困境的共同诉求。人们开始寻求所谓合理的“多方对谈”、“民主选举”等沟通协调形式,制定一切当前认为切实可行的制度,创造一切当前认为公平合理的轮流坐庄局面,以求破解在追求坐庄过程中形成的博弈困境,实现利益共享与均沾。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噢耶!但真的要破除这种狭隘的坐庄思想,大家能手拉手一起愉快地玩耍,需要的是从“一利百损”到“互利共赢”的思想转变,据说现今就有个很洋气很有情怀的代名词,叫做共享经济。
文:Monkey&money,本文归【Nonsense23333】所有,谢绝非授权转载
网友评论
好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