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最早得知《山海经》还是在小学时,源自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那个能让少年鲁迅念念不忘的书是什么样的奇书呢?回家吃饭时说我也要看,家长其实主要是我妈,时任高中语文教师,喜出望外放下碗就从书架上抽出来一本书递给我,说这就是你要看的书,《山海经》。
额?我忽然很想收回那句话,面前的这本小册子薄薄的,黑白的纸张,不带彩色印刷,好多我没见过的形状的小动物一样的东西是有的,但是很多字我也是不认识的。当下就泄了气,鲁迅果然是鲁迅,我还是我。
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开始不止一次被推到阅读这本书的读者队伍中去。学习文学对这本书的了解,渐渐变得不能只是从别人的描述中转而得知,浅尝辄止,这对于我自己的文本阅读来说有点儿使不上力道了,隔靴搔痒、隔山打牛,这哪哪都是不对的了。终于静下来,开始认真看《山海经》,找了好几个版本的对着看。
市面上的《山海经》出版的书籍太多了,有的就是全盘照搬古籍资料,没有加上一点注释,还有的加上了注释,也有一些个人的消化理解。里面也不乏好的本子,比如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一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就是此类图书中不可多得的好书。有了校注,在阅读上的困难就消除了不少。乐趣大增之后,又接连入手不少关于《山海经》的书籍,其中印象深刻的有梁超撰、杉泽绘的《观山海》,是一本《山海经》的图鉴。
今年意外的收获是收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重磅图书《<山海经>全集精绘》,让我特别惊喜。这套书一套上下两本,对于《山海经》的研究,作者王红旗先生和孙晓琴女士是贤伉俪,都是研究《山海经》多年的专家,王红旗先生用了30年时间来深度研读《山海经》这本书,围绕着《山海经》著书立说,贡献了不少的专业的科研成果。前后仅仅出版专著就出版了20多册,更不用说还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开展了不少的科研讲座论坛。
在这样的深度研究《山海经》的过程中,两个人各司其职,体现了专业互补的强大的优势,王红旗先生主要研读文本,对文学和文字描述的地理环境做研究,夫人孙晓琴女士是画家,从尝试用图说的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夫妻俩就选择了以《山海经》为主。
两个人从1997年开始从事这样一项历史性的任务,就是尝试为《山海经》绘制艺术地理复原图,重现帝禹时代的《山海图》,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从画面上了解《山海经》所蕴含的人文信息,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新的尝试,对于画家孙晓琴来说,她需要了解《五藏山经》中那447座山的关系!这样才能在图中表现它们比较准确的地理方位关系。
夫妻俩因此再次查阅了大量的专业的图书典籍,比如宋代欧阳修在《读山海经图》中说:“未能识造化,但尔披图绘;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令人感到似乎他是看到了一幅绘制的山海经的地图,只是现在找不到这张图,也不知道是何人所绘,令人惋惜。而王红旗和孙晓琴夫妻俩真的是不辱使命,将这项听起来就极为困难的工作承担了起来,并将其变为现实:《山海经全集精绘》在2019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付梓印刷出版。
要知道,多年来神秘的《山海经》吸引了无数学者意图绘制出其描述的全部地理方位图,皆因过于繁复而失败。
《山海经全集精绘》作者三十年研究、考证及绘制《山海经》,用近700幅彩色插图再现《山海经》时代华夏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恢弘震撼的远古文明《帝禹山河图》被袁珂盛赞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亦获张岱年推荐。
而另外一项成就是其他关于《山海经》的图书中所不可能有的亮点就是20幅山海经艺术地理方位复原图、多幅远古部落景观图等。作者对《山海经》全文进行了精深的解读,是历史上首次对《五藏山经》26条山脉447座山的地理方位进行全面文献考证,是学习、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读书,弥补了多年来“山海经”地理方位图缺失的遗憾。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这套书我敢说和你在世面上见到的任何一本《山海经》研究的书籍都不一样,最大亮点自然是这些地图,我算是第一次见识到了《帝禹山河图》的全貌。
可不止我自己觉得震撼,央视纪录片——“《山海经》密码”报道此图,观众和网友们都极为佩服。《帝禹山河图》被收入第20届国际制图大会论文集中,作为第一次的手绘艺术地图在国际地图展上展出。
真要对这两位作者表示敬意,想想看都知道了这个工程量有多大。而且内文中对各种小动物或者地理方位都用白话文做了非常详尽的解读,在阅读上几乎消除了可能构成的所有的障碍,这也是值得推广的做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像王红旗先生和孙晓琴女士的做法是让我们普通读者终生受益的行为,值得推广和传播。(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