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中”的智慧

作者: 泗水流长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21:52 被阅读10次

今天上了一节孔子与《论语》。老师讲了“中”和“和”的思想。我们身在曲阜,孔子的故乡,学习论语是我们所必须的。但这并不是一种负担。你是曲阜出来的人,你却连孔子,《论语》都不了解,那真的是太浅薄了。

“中”和“和”思想在中国文化中随处可见,“家和万事兴”,“和和美美”,这些说法从老一辈传下来,一代接着一代。

在家中,自小便接受教育,一家人要和和美美的。对人要和和气气的。至今还记得,过年的时候,出去拜年,奶奶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与别人起冲突,安安稳稳的过个好年。而且,一到过节过年,远在异乡的人便要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所以说春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和”,在人们心底打下的深深烙印。游子思乡,并不是说说而已,这一份情,镌刻与心,永世难忘。因此,才有了台湾同胞,在海峡两岸通航后,第一时间回到大陆,来找自己的根。也为了实现心中的“和”。

家人的团圆是“和”,祖国的统一也是“和”。当列强打开我们国家的大门,妄图让整个中华民族成为他们的傀儡,他们差一点就成功了。但中国人民在这个时候站起来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是“和”在起作用,对于一个中国人,祖国是最大的家,我们心中的“家和万事兴”的信念是不可泯灭的。正是这个信念,我们将列强赶出了中国。新中国建立起来了,我们的祖国强大了,我们以祖国为荣。

还有“中”,中庸思想,古之大道。中国人强调一个“度”,太少不行,太多亦不可。他们都达不到完美。唯有达到了“中”,才是真正的好,才是儒家所承认的优秀。孔子曾批评弟子做事不够好,有人做事不够,有人做事又太过,就是我们所说的过犹不及。

孔子的智慧流传千年,留下了万古长青的华美诗章。在联合国大会上,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们说,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样的大智慧,难道不应该让我们去认真研读吗?相信这个答案在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了吧!

相关文章

  • “和”与“中”的智慧

    今天上了一节孔子与《论语》。老师讲了“中”和“和”的思想。我们身在曲阜,孔子的故乡,学习论语是我们所必须的。但这并...

  • 慈悲与智慧的出处

    慈悲与智慧,是在痛苦中孕育和生长出来的。

  • 中脉、气、证悟

    一、 中脉的分类 中脉分为智慧中脉、业力中脉和命气。 1.智慧中脉和智慧之气 智慧的气(智慧的阿赖耶识), 连接智...

  • 智慧

    智慧不是知识,所以智慧与博学无关,智慧是认识自己和世界的真相的能力,因此,准确地说,智慧是一种与自己和世界相处的能...

  • 智慧是开启成功的钥匙!

    在你的生活中,细节的区别就在于智慧,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智慧,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在于智慧,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区别在于智慧。...

  • 自由和自在—中的智慧

    作者:余斌 由,是马车的轴,在古代算是运动的很厉害的东西。在,是马车停了以后卡在车轮下面的一个刹车三角体,在古...

  • 与家人聊天中的智慧

    你有多久与家人进行一次畅谈,有多久和家里人联系一次。 反复重叠的问题,于我之前是‘麻烦’、烧脑。因为我不清楚要和爸...

  • 生命科学-经验智慧与般若智慧

    经验智慧与般若智慧 人类拥有两大智慧:经验智慧和般若智慧。 经验智慧来自后天:经验智慧来自出生以后...

  • 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人类智慧的科学与思想

    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人类智慧的科学与思想.epub: 基因、大脑和人类潜能:人类智慧的科学与思想.mobi: 内...

  • 2018-03-26周一祷告词

    2018-03-26 为孩子祷告: 与智慧人同行! 【经文】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与“中”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vlwxtx.html